电子政务信息孤岛现象分析一、在实践中信息孤岛的表现或对政府部门的主要影响(一)资金投入的“黑洞效应”。电子政务对于传统政务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鲜的事物,而各级部门建设本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时,随意性较大,不考虑全局利益,仅仅以本部门的需要为出发点,所以这样建设出的系统,缺少全局的交流,仅仅开发各自的数据库,也仅仅采用各自的系统,甚至在同一个部门内部建设和使用的数据库以及系统也不一样。电子政务作为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如果缺乏规划和设计,既消耗了巨大的公共资源,又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比如如果为了与上级部门进行某方面联通而专门斥巨资建设的系统,在建成后发现标准完全不同,导致与上级部门之间没有办法互动,最后就只能将此设备闲置,并且投资购买其他的设备,造成浪费。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只考虑了有没有的问题,而忽略了未来的业务需要。这套信息孤岛系统的建立,就是典型的没有进行调查和规划就胡乱执行的情况,导致后续重复建设的投资,造成了税款的浪费。(二)系统布局被割裂。建设电子政务的出发点之一,就是希望在政府部门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实现政府信息的资源共享,从而使得在电子政务各种工作模式中能够做到互联互通互动,使得用户跨越空间、时间的限制获取服务,足不出户就方便地查找、利用各种信息。由于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被建设成为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各部门的不同系统内分散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又加上缺失了共享机制,一个部门如果想要去获取以使用其他部门的任意信息,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方便自己内部的工作用户、简化人员,但是更多的时候会阻碍系统内的互通互融工作。信息孤岛的存在,使人们总是要填各种各样的表单,提交给不同的部门,部门又将其登记到不同的系统中去,增加了行政成本。由于信息孤岛,用户只能面对被人为割裂拆分的电子政务系统布局,可以被共享的信息量大大缩减,而如果信息资源不能被共享,也就无从发挥其价值。第1页共4页(三)导致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停滞。《20XX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比20XX年上升了7个位次,虽然排名上升了,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仍是中等水平。存在差距主要是因为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与各个系统之间分布离散相互隔离,难以开展协同工作,成为电子政务迈入高级阶段的瓶颈,也加大了需要协同处理的政务开展的难度。近几年在线业务办理开展得如火如荼,在线服务指数不断提升,但是我国能提供在线业务办理的政务网站数量仍然不多。这是因为办理在线业务需要开展许许多多的协同工作,而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在线工作停留于初级阶段,难以向前发展。二、我国电子政务领域中信息孤岛的成因分析(一)政府体制成因。我国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二元制组织结构,各级部门间的纵向管理很强,而水平方向的联系较弱。每一个委、办、局几乎都有各自的系统,因此,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很难实现。(二)标准规划的缺失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国在电子政务规范标准的建设上缺少一项国家层面的、高可执行性的、强制性的标准。有了这样的标准,电子政务的高效才可以得到保障,才能够优化电子政务的组织架构,使信息共享变得畅通,标准和电子政务相辅相成。(三)信息寻租或者部门利益。方面的原因。“信息寻租”是政府部门利用行政管制和法律等手段来人为限制信息自由流动以维护其既得利益,一个政府部门维护自己对信息的垄断权就是维护自己本部门的利益,就是维护自身的权威,甚至还可以利用信息进行市场寻租。某些部门的领导,因为共享信息资源会导致租金的流失或减少,就为了部门的经济利益或者一己私利,将一些重要信息进行暗箱操作,造成了信息孤岛在夹缝中生存的现象。(四)安全问题成因。木马、病毒或软件漏洞等信息安全方面的危险因素对政务系统的威胁非常大,再加上一些资料泄密的事件让政府部门“过度谨慎”,出于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人为地把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分割开来。这虽然是提高了一些安全性,但在信息的联通方面的牺牲很大,主动制造了信息孤岛。第2页共4页但是封闭运行的方式相当于故步自封,某某大学因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