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VIP免费

关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_第1页
1/26
关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_第2页
2/26
关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_第3页
3/26
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主讲:PPT制作:材料收集:目录一.什么叫做碳排放?二.全球碳排放的现状三.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四.我国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五.中国29%碳排放来自“出口”六.碳排放的危害七.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八.减排工作已迫在眉睫九.减排方法建议十.最后一.什么叫做碳排放?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二.全球碳排放的现状18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发明,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费也迅速增长,由此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急剧增长。196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仅为9439551千吨碳,到2008年增长到了30377313千吨碳。总体而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二.全球碳排放的现状从行业分布来看,由于全球化石能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和交通运输部门,据《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分析,1970-2004年间全球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工业(不包含水泥行业)、交通运输部门,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63.09%-72.96%,并且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增长也较快,总体来说,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量较大。二.全球碳排放的现状从地区分布来看,由于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早,化石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国家,据《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分析,1900-2004年间,工业化国家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累计总量的80%。其中,美国、中欧和西欧约占全球累计排放总量的58.98%,美国历史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累计总量的28.03%,是中国的3.5倍,非洲累计排放量最少,仅占2.56%。但从2008年数据来看,中国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22%,俄罗斯占6%,印度占5%,巴西占1%。"金砖四国"总计占全球碳排放的34%。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有快速上升之趋势。三.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1.中国碳排放的时间趋势分析纵向分析中国碳排放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即分析中国碳排放量的规模变化趋势和增长速度。根据图1,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9年,从碳排放规模上看,中国碳排放量呈现明显的持续递增趋势,碳排放量从2000年的115100万吨持续增加到2009年的219694.4万吨;从碳排放增长速度上看,中国碳排放增长率为正,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增长率曲线近似倒U型,2000年的增长率为最低水平2.36%,增加到2004年的峰值14.39%,之后下降到2009年的5.40%。三.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2.中国碳排放的空间结构分析横向分析中国碳排放量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即分析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在全国碳排放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根据图2,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9年,东部地区所占比重始终是最高水平,一直保持在46%以上,同时呈现曲折式缓慢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48.89%下降到2009年的46.29%;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始终处于中间水平,一直维持在28.5%至32%之间,同时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从2000年的31.36%增加到2002年的31.62%,再降低到2008年的28.55%,最后增加到2009年的29.71%;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始终处于最低水平,一直保持在25%以内,同时呈现持续递增趋势,从2000年的19.76%增加到2009年的23.99%。三.中国碳排放现状分析3.中国碳排放的特点通过对中国碳排放的时间趋势分析和空间结构分析,可以归纳得到中国碳排放的以下几个特点:(1)从碳排放规模上看,中国碳排放量明显呈现持续递增趋势;从碳排放增长速度上看,中国碳排放增长率一直为正,且增长率曲线近似倒U型。因此,中国碳排放短期内并没有出现碳排放收敛性理论假说所预示的收敛趋势,但长期内随碳排放增长率的下降,碳排放总量可能趋于稳定。(2)东部地区碳排放所占比重尽管有缓慢的下降趋势,但是始终保持在46%以上的最高水平;中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碳排放指标控制的研究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