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把栏杆拍遍有感VIP免费

读把栏杆拍遍有感_第1页
1/7
读把栏杆拍遍有感_第2页
2/7
读把栏杆拍遍有感-------读《把栏杆拍遍》有感他,悲壮的让人荡气回肠;他,执著的让人心痛不已。他,一位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他,一位拍遍栏杆的沙场英雄......------题记万千感慨万千愁,一路风雨一路歌。翻开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其中有一篇文章题目也是《把栏杆拍遍》,取自辛弃疾的《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就是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开始了解这位马背上的大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那是怎样一种场面。杀声震天,鼓声激荡,刀枪剑戟,金戈铁马......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旌旗蔽日、尘沙飞扬的战争年代。敌阵前的他如展翅高飞、搏击长空的雄鹰,怀揣着无比坚定的理想,在刀光剑影中奋勇嘶杀的酣畅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声,空有一颗爱国心,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才能发泄心中的抑郁和愤懑。“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这是作家梁衡对辛弃疾的评价,也是辛弃疾一生的鲜明写照。梁衡以八首辛词,勾勒出了辛弃疾的一生经历。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终的不同寻常的史上第一人。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只能借助笔走龙蛇,泪洒宣纸,蘸着血和泪涂抹成一首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辛词。“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将栏杆拍遍,也改变不了国家现状。只能望眼欲穿,大声疾呼。那肚肠寸断的悲愤回荡在天地中,那豪迈不羁的诗魂飘荡人世间。有人这样赞美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第1页共7页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梁衡说。“苏轼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而“真正诗人只有被政治所挤压、扭曲、锤炼时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烧、炸响、振聋发聩”。一遍一遍品咂,一遍一遍回味,《把栏杆拍遍》使我沉醉,使我爱不释手。合上书时,夕阳如醉。晚风吹拂。“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将当之无愧,永垂不朽。~第二篇:读《把栏杆拍遍》有感读《把栏杆拍遍》有感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大有耳目一新,醍醐灌顶的感觉。抛开花草闲情,小性情和琐碎事,丢弃无病呻吟的惆怅和故作深情的朦胧,原来以大人物,大事件,大道理入题,散文可以写得如此酣畅淋漓,回肠荡气;政治类的题材原来也可以摆脱干干巴巴的说教,与文学性融洽的那么水乳交融,天衣无缝,且有留给人棉长隽永的意味。看多了花花草草,风花雪月的文字;读多了琐碎细小,无病呻吟的散文,心中常常会产生一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无奈的绵软以及腻味的厌倦。也不是说这类文章的文笔不佳,或者说文章的作者缺乏才气,实在是这类散文在提供给人们阅读的同时,能提升读者“精,气,神”的主旨太少。只有被感情浸透了的文字才是有生命的,才能打动人。读着梁衡的文字,被那一段段意味深长,震耳发聩的历史叙述的感染,被那一个个彪炳的史册,栩栩如生的风云人物感动,那是一种过目不忘的深刻。无论是金戈铁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痛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还是”振臂一呼,跃向黑暗“,舍弃生命,拯救人民于水火的革命先驱瞿秋白;也无论是1700多年前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哲人诸葛亮;还是那胸襟博大,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几次落难,几经沉浮,大智大勇,矢志不移,带领共和国走上了新的长征的伟人邓小平······梁衡笔下流淌出的是篇篇精品,字字珠玑。掩卷之余,再三咀嚼,回味弥远。这些精美的文字除带给我阅读上的艺术审美愉悦之外,更多的是责任的深深思念。回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面对民族历史的突变,面对第2页共7页国家兴衰,面对人民遭难,多少国之栋梁义不容辞的肩担起道义,舍身救社稷。沙场英雄,爱国将领辛弃疾,当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之时,他只能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把栏杆拍遍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