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学前教育学》形考形成性考核五答案 试题 1:名词解释:学前儿童 标准答案1: 学前儿童是指进入小学教育前的儿童,出生至六七岁的儿童,包括婴儿和幼儿。 试题 2:名词解释:发展适宜性原则 标准答案2: (1)年龄适宜性;(2)个体适宜性;(3)文化适宜性。 试题 3:名词解释:幼儿园环境 标准答案3: 幼儿园环境是指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展开。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指的是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一切条件,包括幼儿园的内部环境,以及来自外部的家庭、社区、自然等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主要指的是幼儿园场域中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条件,指“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发展或者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 试题 4:名词解释:家园合作共育 标准答案4: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简称家园共育。共育即共同教育,家园合作共育是家庭和幼儿园将自身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支持与配合,通过彼此参与,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双向互动活动。 试题 5:皮亚杰在学前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标准答案 5: 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论的基础上提出,道德认知发展不仅来自生物的成熟,而且从环境中提取和内化。儿童是自身道德认知的建构者,他们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新知识和已有经验融合起来,不断建构新的认知,道德认知是在自身认知成熟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经验获得的。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8 岁)、自律道德阶段(8~12 岁)和公正阶段(12 岁后)。 试题 6:请简述学前儿童的特点。 标准答案 6: 学前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 2.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3.自主建构的学习个体; 4.发展具有差异性。 试题 7: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标准答案 7: (1)环境空间割裂,缺乏整合意识。 (2)成人视角的创设,环境中的“游戏性”缺失。 (3)以高结构器械与材料为主,低结构的开放性器械与材料较少。 (4)教育目标片面,领域发展不均衡。 试题 8:小学幼小衔接工作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标准答案 8: (一)幼儿园方面的衔接工作 幼儿园应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全面的衔接准备工作,其中包括给予幼儿身体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