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名 症 状 脉 象 原 理 治 法 处 方 备 考 理中丸 上吐下泻,头痛,行动无力,不渴。 微小或虚大 中气虚,土气湿寒 补中、燥湿、温寒 白术燥中土之湿; 干姜温中土之寒; 人参、炙甘草补中气之虚。 治中土不运法 麦门冬汤 火逆,咳嗽上气,咽喉不利。 虚涩 中气虚,肺气燥逆。 补中润肺,降肺降胃 炙甘草补中气; 粳米、大枣、人参补中生津; 麦冬润肺燥; 半夏降胃气之逆(肺气逆者,胃气必逆) 治肺金金气不降法 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腹中痛,衄,手足心烦热,咽干口燥,梦中失精,四肢疼痛 涩数或浮虚 中虚胆逆,土木两 枯 ,相 火 外泄,滞寒荣卫。 补中气,降胆经相火,润燥通塞。 饴糖养津液; 炙甘草、生姜、大枣补中气而调荣卫; 白芍降甲木; 桂枝轻升乙木。 治胆经相火不降法 当归生姜羊肉汤 寒疝腹痛胁痛,产后腹痛。 虚大或细微 肝经寒 温润肝经 当归、生姜、羊肉温补肝经,使其上升,即是调理思维之升降,以复中气之法。 治肝经木气不升法 肾气丸 虚劳消渴,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里急,小腹拘急。 两尺极微 肾气不升 补气滋肝,除湿补火 干地黄润木气,调疏泄,而保水气; 山药补金气,助收降,而生水气; 茱萸敛火,丹皮清热,茯苓、泽泻除湿。 附子补水中之火以培木气之根; 桂枝达木气之郁。 治肾经水气不升法 泻心汤 衄血,吐血 两尺极微 心经降气不足 降心气 大黄、黄芩、黄连为麻沸,只降上脘以上之火,不降及中脘之意。 治心经火气不降法 方 名 症 状 脉 象 原 理 治 法 处 方 备 考 桂枝汤 项强,头痛,身疼,发热,汗出恶风。 脉浮缓 卫气受风所伤不能交荣,荣气郁,故偏现本性而疏泄,疏泄故发热。 敛荣气以交卫气 芍药收敛荣气之疏泄,以交卫气为主。芍药敛荣气之疏泄者,降胆经也。 桂枝实表阳,调荣卫。 炙甘草补中气。 生姜、大枣助胃气,补胃液,以调荣卫也。 此方用芍药之理不可含糊。外感之病,非风寒入了人身作病,乃荣卫被风寒所伤,人身的荣卫自己作病。此点解决,古医学复明矣。 麻黄汤 项强,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无汗恶寒。 脉浮紧 荣气受寒所伤,不能交卫气,卫气郁。故偏现本性而收敛,敛故恶寒。 泄卫气以交荣气 麻黄泄卫气,卫气之收敛以交荣气为主。 桂枝益表,调荣卫也。 炙甘草补中气。 杏仁者,卫闭则肺逆作喘,杏仁降肺逆也。 麻黄汤证病在收敛偏盛,桂枝汤证病在疏泄偏盛。时令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