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建国后创作歌曲的繁华和时代特点,掌握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而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性。2.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参加音乐活动的主动性。3.聆听书中的曲目,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性。4.拓展研究毛主席诗词,使学生懂得和平繁华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热爱祖国和家乡。增强民族意识,树立对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华景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毛泽东《沁园春·雪》,提问学过或懂得哪些毛主席诗词?今天学习的内容也与毛泽东有关,与那个峥嵘岁月有关。二、新课讲授(一)血战湘江1.交响套曲《长征》: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大型交响套曲《长征》于 10 月 12 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这部作品由《送亲人》《血战湘江》《山歌情》《征途》《勇士/飞夺泸定》《彝海情深》《雪山草地》《红军到咱羌寨来》《大会师》等九个乐章构成,展示了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画卷。2.作品介绍:第二乐章《血战湘江》通过音乐的节奏、变换的节拍、锋利的音响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场景,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革命抱负信念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3.作品背景:“湘江之战”是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 8.6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后,红军最后达成陕北,获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以长征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数量众多,如《长征组歌》、《长征交响曲》(丁善德曲)及歌曲《十送红军》等。另外,尚有许多有关影视、绘画作品。4.观赏乐曲。(二)忆秦娥·娄山关1.娄山关:娄山关又名天平关,位于遵义市北的娄山上。娄山横亘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其地势险峻,为黔北门户,周边千峰万壑,层峦叠嶂,是黔北出名的古战场之一。主峰海拔 1576 米,古称天险,“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2.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作于 1935 年。1935 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转回贵州攻打黔军,抢占娄山关,歼敌两个师,获得长征途中的第一种大胜利。“忆秦娥”词牌在构造上由上片和下片构成,上片是大军过娄山关的情景,有声有色。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嗽叭声、长空、浓霜、残月,下片是描写大军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3.作曲家介绍:陆祖龙,生于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