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有感在当前认真组织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我认真学习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对于“节约”这个看似过时、实为必要的词汇有了更多的心得体会。记忆犹新的唐诗《锄禾》写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却认为“节约”的道德观念“陈旧了、过时了”。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时下几乎成了“小农思想”的代名词。奢侈被认为有“派头”,“节约”反被认为“无能”。“享受生活,尽情消费”成为部分社会群体的“时尚”和生活理念。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有些人民“公仆”,甚至带头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据报道,2004年全国用于公款吃喝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的开支共计7000亿人民币。这7000亿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要为“三公”付出的代价是538元之多。如果听任这种奢侈浪费之风蔓延,我们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就会被摧毁,我们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丧失,最终危及我们的宏伟大业。所以,这种错误倾向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节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意义重大,如同当年毛主席在西柏坡告诫全党同志“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一样,给全党提了一个醒,打了一剂预防针,这是西柏坡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体现我第1页共3页党最高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长远战略意识。二者提出的时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我党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来的。我们要如同当年警惕糖衣炮弹一样,警惕铺张浪费所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政治敏感性,狠刹铺张浪费之风。刚刚过去的马年春节,请客送礼收敛了,春节晚会简朴了,高档消费冷清了……“节俭”成为关键词,为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增添着清新、清廉的新元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后的这个春节,诸多变化令人振奋。自中央作出部署以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清理“车轮上的腐败”;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肃清节日里的不正之风;从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下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抓铁有痕的努力,步步为营的篱笆,使铺张浪费得到有效遏止,也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清。一年多来,各方面的良好反响充分说明,这件事深得民心、利见长远,必须坚持不懈的抓下去。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从当初“一阵风”的疑虑,到今天蔚然成风的态势,见证了中央一抓到底的决心;与此同时,一些浪费行为穿上马甲、一些奢靡场所潜伏地下、一些不正之风试探回流,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抓好这项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就要继续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小处入手、小中见大。从每个时间节点抓起,从每个具体事务抓起,以“微小的巨变”,赢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追求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积小胜为大胜。二是依法治理、建章立制。唯有将制度之笼织得又密又牢,用硬制度来强化软执行,才能防止积弊顽疾日后回潮,从源头上打消一阵风的侥幸。三是强化监督、形成压力。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只有让监督实起来、硬起来,形成群众、舆论、纪检等各种监督的全覆盖,褒扬节约善举、曝光浪费劣行,才能坚决杜绝“破窗效应”,让反浪费更加持久有效。第2页共3页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反浪费,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一篙松劲”,越是爬坡过坎越应“咬定青山”。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