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文题目庞大集团汽车融资租赁风险管理问题探析开题时间选题的实践意义、学术价值1 实践意义:融资租赁业务自上世纪 80 年代引进我国,已经逐渐被我国所了解和接受。作为一种将“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新型融资手段和贸易方式,融资租赁产业在国内得到快速扩张并显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融资租赁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引进设备、促进投资、推动出口的重要手段,业务范围涉及航空、运输、工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领域,租赁对象也由飞机、船舶、汽车、工业设备延伸到办公设备、医疗器械、公共设施设备等。根据《2024 年上半年中国融资租赁业进展报告》显示,截止至 2024 年 6 月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 1350 家,比年初的 1026 家增加约 324 家。行业注册资金约为 4040 亿人民币,比上年底的 3060 亿增长 980 亿元。其中,金融租赁 876 亿元,占全国的 21.7%;内资租赁 593 亿元,占全国的 14.7%;外资租赁 2571 亿元,占全国的 63.6%。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 26000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底 21000 亿元增加约 5000 亿元,增长 23.8%。其中,金融租赁合同余额约为 10300 亿元,增长 19.8%;内资租赁合同余额约 8200 亿元,增长 18.8%;外资租赁合同约为7500 亿元,增长 36.4%。相对于交易规模的快速提升,反映一个国家融资租赁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融资租赁渗透率,我国依旧徘徊在接近 4%的水平,与比较成熟的融资租赁市场国家 20%的水平,还相距甚远。而融资租赁进入我国汽车市场的时间比较短,直到 2024 年年底国内从事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首批内资试点企业才成立,所以在我国汽车融资租赁的进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汽车融资租赁的金融渗透率在欧洲国家的普及率高达 70%,美国汽车融资租赁占到 46%,而我国的汽车融资租赁渗透率到现在为止还不到 5%。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进展与不断成熟,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也正在成长起来,但由于汽车金融市场起步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且征信体系的不完善,汽车融资租赁相关的管理、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宏观环境的制约,以及汽车融资租赁企业自身资金实力不强,缺乏应有的风险管理体系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这种新型汽车金融服务模式尚未充分发挥其优势。而企业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突破制约自身汽车融资租赁进展的瓶颈,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加强对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做起。为此,本文将以庞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