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 符号的内涵 符号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在特点),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外部功能)。 符号的功能 传递信息、帮助思维、贮存认知成果 符号的类型 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符号分为两种类型:信号和象征符。 信号就是反映指示对象的特性,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自然因果关系的一类符号。 象征符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用作指示对象的代表,与指示对象建立起必然性联系的一类符号。 语言符号的特点 线条性、任意性、不变性、可变性、生成性 第二章 传播的过程与类型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1 )发出信息的一方,一般称为传播者,即信源。 2 )与传播者相反的一方,称为传播对象,即信宿。 3 )传播内容,即传播的讯息。 4 )传播手段、传播工具、传播方式,又叫渠道或信道,称为传播媒介。 5 )传播效果,即收传者对信息的回应,是反馈检验传播效果的现实依据。 传播过程的特性 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传播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5W 模式 缺点: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此这个模式并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传播直线模式—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优点:1 )揭示了编码与解码这对相反相成的传播因素及其功能; 2 )剖析了噪音这个过去一直不被察觉的隐患。 传播循环模式—施拉姆的人际传播模式 优点:显示了传播双方的对等性,不存在主动传播、被动接受之别,凸显了信息反馈和传播互动的特征,揭示了双向交流与信息共享等关系。 缺陷:过于突出传播双方的对等互动,所以只能有条件地适用于人际传播而无法适用于大众传播等类型。 传播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1 )媒介组织是重心、核心,占据着传播的主导地位; 2 )媒介组织从信源输入信息,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3 )输入信息是针对媒介组织的个别人,输出信息是针对成千上万的受众。 传播循环模式—德弗勒模式 1)在信息论模式中,一个传播过程只有“来路”,没有“回城”, 德弗勒的互动模式有来有往,双向互动。 2)这个模式弥补了信息论模式常遭诟病的直线性缺陷,而且明确勾勒出反馈的环路,把反馈这个传播要素纳入传播过程。 3)这个模式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者要素都会发出影响,这加深了人们对噪音所起作用的认识。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自身传播、自我传播或内向传播,指个人独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