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始作俑者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变本加厉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高屋建瓴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 并行不悖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 ◎巴金《家》九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 洞若观火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一筹莫展 【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自】:《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示例】: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2 梦寐以求 【解释】:寐:睡着。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示例】:这一切,也正是鲁迅所~并终生为之奋斗的!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