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 号 用 法 一 、 用 于 提 示 性 话 语 之 后 , 表 示 提 起 下 文 “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即”“如”前面不能用冒号,可用逗号;后面可用冒号。例如: (1)问 : 你 觉 得 在 翻 译 工 作 中 , 最 重 要 的 问 题 是 什 么 ? 答 : 谁 都 知 道 , 翻 译 是 转 述 而 非 创 作 , 因 此 译 者 : (1)应 该 知 道 原 作 者 说 的 是什 么 ; (2)能 够 用 另 一 种 语 言 准 确 无 误 地 把 原 意 表 达 出 来 。 ……( 王 宗 炎 《 辨 义 为 翻译 之 本 》) (2)莎 士 比 亚 说 :“书 籍 是 全 世 界 的 营 养 品 。”( 叶文玲《 我的 “长生果”》) (3)他心里想着: 这个女孩子完全 有条件成为 一 个优秀的 歌唱家, 我几乎犯了错误 !( 何为 《 第二次考试》) (4)一 般地 说 , 作 品 最 容易犯的 毛 病 是 : 人 物 太 多 , 故 事 性 不 强 。( 老 舍 《 人 物 、语言 及其他》) (5)我深深明白:假如不 是 读过几百部真正的 小说 ,我决不 可能 写出 那八百个字。( 叶文玲《 我的 “长生果”》) (6)由此 可见, 这种 观点表 明: 人 创 造环境, 同样环境创 造人 。( 马克思和恩格斯《 费尔巴哈》) 例句中的“问/答”“说”“想”“是”“明白”“表明”后都加了冒号。如果不强调这类动词的提示作用,大都可用逗号代替冒号。例如: (7)朋友有点不 好意 思地 解释说 , 买这座大房子时, 孩子们还在 上学, 如今都 成家立业了。( 萧乾《 枣核》) (8)我 心 想 , 这 才 是 天 空 的 真 面 目 呢 。( 孙 荪 《 云 赋 》) (9)遗 憾 的 是 , 这 离 京 都 颇 近 的 雄 关 , 我 没 有 到 过 。( 峻 青 《 雄 关 赋 》) (10)现 在 我 明 白 了 , 镇 上 那 些 老 年 人 为 什 么 来 坐 在 教 室 里 。( 都 德 《 最 后 一 课 》) (11)大 量 的 事 实 表 明 , 环 境 污 染 已 经 成 为 社 会 公 害 。( 于 涌 泉 《 为 人 类 创 造 良 好 的环 境 ——介 绍 环 境 科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