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润滑油简介 没有最贵的油品,只有最合适的油品 (一)润滑油(脂)常用质量指标介绍及其使用上的意义 1)密度 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它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m3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得密度比低温下测得密度要小。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温度下密度来表示。我国GB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g/cm3。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含硫、氧、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和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3 航空煤油0.77-0.84g/ cm3 润滑油0.87-0.89g/cm3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别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是否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 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常数。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我们和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粘度比指的是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我国和国际 ISO接轨,采用40℃和 100℃,粘度指数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那么粘度对油品生产和使用有什么意义呢? (1)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2)大多数润滑油都是根据粘度划分的是选用润滑油一个依据。 (3)粘度大冷却作用差。因循环速度慢,通过滤清器次数少,洗涤作用差。 (4)粘度小的油,油膜易破裂。 (5)密封作用不好。 (6)加大润滑油消耗量。 3)油性 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吸附减少摩擦的性能,改善油品性能,保障最小的磨损与最低的摩擦系数。这类添加剂一般都是极性分子,可以定向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牢固油膜,能承受高的强度。但不能起极压作用。极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