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患冲突及其调控 护患关系的调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管理者、教育者和护士个人三方为之努力。本文主要从护士个人的角度,讨论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品质是一个人行为的内在决定因素。开展好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较好的素质个人品质。 一、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护士的个性品质,可表现在其护患沟通的一言一行中,影响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护患沟通中游刃有余的护士多具有以下良好个性品质: (一)尊重 尊重主要体现在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能容忍或接受患者的不同观念、习惯等。尊重患者,是护士赢得患者好感、获得患者信任和尊重的重要因素。 患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阶层,他们有不同的社会角色、信仰和习惯。无论其地位和修养如何,都应受到尊重。个别临床护士对文化层次低、有不良习惯的患者,表现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仅有损患者自尊,而且常导致患者采取对抗方式,引发护患冲突。但尊重并非纵容或听之任之,对个别不可理喻、行为有损于他人的患者,可采取合理、非对抗性方式加以劝导、制止。 (二)体贴 体贴主要体现为护士能理解患者的痛苦感受,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的体贴可带给患者温暖,常可使患者产生好感、亲近,甚至感动。成语“体贴入微”即提示体贴常表现在细小情节或言谈举止中,如护士为睡熟的患者拉上窗帘、盖好被子等。体贴既容易做到,有时仅需护士的举手之劳;但又难以做到,因为体贴需要有爱心,要细心地观察、了解患者的需要。 (三)真诚 真诚是一种态度,表现为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能坦率地说明能给予和不能给予的,用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护士的真诚可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常常面对患者的各种要求,有些合理,与其健康相关;也有些不合理,属额外要求。对患者与康复有关的合理要求,护士应尽可能给予较充分满足;对患者与康复无关的不合理要求,护士可坦率地告知其不能给予满足及其理由。如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3天仍不肯下床活动,要求护士像家人般陪伴在侧,随时照顾其饮食起居。这要求明显与其护理目标(如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有利其康复)相悖。对此,护士应坦率表明态度,讲清早期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引导患者的康复需求。此时护士的真诚态度不仅可获得患者的理解,更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临床护理过程中,个别患者不配合护理,甚至提出些无理要求,护士也会不悦、恼火、甚至愤怒。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