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1、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一组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多数一年后恢复。2、“空巢”综合征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中,由于人际疏远,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试条症状。3、抑郁症央视主持崔永元因压力过大,曾患严重的抑郁症,病发最严重时,他曾经需要24小时的陪护,甚至曾经想过自杀抑郁症现状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相关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自杀和自杀企图有50%~70%继发于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抑郁症还因反复发作,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导致精神残疾老年期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至少2周)的情绪低落或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又称情感障碍。老年抑郁症: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1、原发性抑郁(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2、继发性抑郁(老年期)老年抑郁症分类原发性抑郁: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等,且不能归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继发性抑郁: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缓解期间精神活动保持良好,一般不残留人格缺损,也无精神衰退指征,部分病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倾向生化因素:5-HT、NE↓,MAO↑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心理社会因素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疾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社会支持鳏寡老人人格特征临床表现“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消沉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后期表现为抑郁心境疑病性疑病内容常涉及消化系统症状,便秘、胃肠不适是此类病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妄想性大约有15%的病人抑郁比较严重,可以出现妄想或幻觉,看见或听见不存在的东西;认为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听见有声音控诉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谴责自己,让自己去死。由于缺乏安全感和无价值感,病人认为自己已被监视和迫害激越性激越性抑郁症最常见于老年人表现为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夜晚失眠老年抑郁症病人大多数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常见的躯体症状有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胃肠道不适、便秘、颈背部疼痛、心血管症状等,情绪低落不太明显,因此极易造成误诊隐匿性抑郁症:常见于老年人,躯体症状较突出,查不出相应的阳性体征,服用抗抑郁药可缓解、消失隐匿性最常见症状抑郁症性假性痴呆80%病人记忆力减退,类似痴呆表现的占10%-15%为可逆性认知功能障碍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抑郁症病人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由于病人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据研究,抑郁症病人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自杀倾向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压力创造与人接触的机会,增强社交的技巧阻断老人的负向思考护理人员应该鼓励老人倾诉,协助老人确认负向的想法并加以取代和减少。帮助老人回顾自己的优点、长处、成就的机会来增加正向的看法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鼓励其内心表达,认真倾听,言语恰当,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交流日常生活护理改善睡眠状态:早醒→减少睡前活动,睡前准备加强营养:食欲减退→选择老人喜爱的食物、变换饮食种类耐心、规劝老人饮食督促自理:鼓励、引导老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痴呆的概念★老年期痴呆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外伤、肿瘤、感染、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老年期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其他类型痴呆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两种约占全部痴呆的70%~80%,是目前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