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ZSD89 式装甲输送车是我军90 年代开始装备,用于替代63 式装甲输送车的第二代装甲输送车,基本上达到了国际70 年代水平。不过该车不仅火力弱,而且由于具有履带车辆油耗大、速度慢、寿命短、费用高的缺点,有被轮式车辆取代的趋势。 国庆 50 周年阅兵式上的89 式装甲输送车。该车现已在解放军中大量装备。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我军陆军机械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当时大量装备的63 式装甲输送车,性能已经比较落后,难于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有效协同新型主战坦克作战的需要。为促进陆军的全面机械化建设,提高装甲机械化部队步坦协同作战能力,我国在研制 79 式、80 式主战坦克及 86 式步兵战车等新一代主战装甲装备的同时,同步开展了新一代装甲输送车的研制工程。研制目标是针对 63 式装甲输送车发动机功率小、动力不足、车内空间小、有效载荷不足、储备浮力小、水上机动性能弱、车载火力弱、步兵车车射击困难等问题进行改进。63 式装甲车是解放军第一代装甲输送车,操纵困难、浮力储备小、车内空间拥挤、发动机寿命短,在 80 年代已经严重落后。 6 3 式装甲输送车是中国第一代装甲输送车,8 0 年代由于价格较为低廉曾有不错的出口表现。 6 3 式装甲车存在操纵困难、浮力储备小、车内空间拥挤、发动机寿命短的明显缺陷,在8 0 年代性能已经严重落后。 1982 年,中央军委决定新一代装甲输送车研制会战开始,经过八年研制,1990 年7 月新车研制成功,并开始批量装备装甲兵部队。该车研制共分为三个阶段,即论证极端、初样车研制阶段和正样车研制阶段。 1982 年10 月至 1983 年1 月,科研人员确定了新车的总体战术技术性能。1983 年2 月开始试制原理样车,其中2 辆样车安装12.7 毫米机枪、1 辆样车安装25 毫米机关炮单人炮塔(后来发展为90 式外贸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原理样车经过了严寒和高温试验。 经过对原理样车设计和试验的总结,1987 年1 月生产出 3 辆初样车,经过严格试验,跑了 6000 千米测试,初样车通过验收。 1987 年12 月至 1989 年11 月,3 辆正样车经过6000 千米的定型试验和 4000 千米的补充试验,通过军方验收。1990 年7 月,被正式定型命名为ZSD89 式装甲输送车。1999 年10 月,在国庆 50 周年大阅兵上公开展示。 89 式装甲输送车侧面静态照,拍摄于 99 年大阅兵训练中 1、更好的总体结构设计 89 式总体结构和 63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