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急救脑出血的概念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大脑半球出血:80%.脑干、小脑出血:20%.病因1.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造成脑动脉壁内膜损伤,导致小动脉壁破损形成微动脉瘤出血。2.先天性脑动脉瘤、血管畸形。3.脑动脉炎、脑瘤。4.血液病。5.特发性:原因不明。•临床表现•1.运动和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2.呕吐•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3.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4.眼部症状•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如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5.头痛头晕•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护理观察要点:•1.意识:•◆清醒;对答切题,个放射存在。•◆嗜睡:是指给予强烈而持续的刺激,可暂时醒转,醒后尚有知觉,但刺激停止后即又入睡。•◆昏睡:是指病人不能自动醒来,强烈而持续地呼唤、推摇其肩或刺激其皮肤,可能会睁眼、呻吟和躲避,但不能对话,这种情况较昏迷要好。•◆昏迷:指神志不清、不省人事、呼之不应、推之不醒、刺激皮肤无反应,是最严重的一种意识障碍,是病情严重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意识障碍越重的人,越是凶多吉少。而无意识障碍即头脑一直清醒的脑出血患者,一般无生命危险。•2.瞳孔:•正常成人瞳孔2.5~4毫米,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而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常出现瞳孔改变。•表现为双侧瞳孔不对称,或双侧瞳孔缩小,双侧瞳孔散大,这些改变是不同部位病变在瞳孔上的反映。所以,当出现瞳孔不对称时,应警惕脑疝的发生。•例如: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大小,是桥脑损害和脑室出血的表现。•3.生命体征:•①T:发病后迅速出现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持续中等热—吸收热。•体温逐渐升高并呈弛张热---感染•体温下降或不升---病情危重•②R:早期呼吸深而慢--如呼吸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呼吸中枢严重受损•呼吸停止—先检查是否痰液阻塞,并迅速排除•③P和BP:•早期血压代偿性升高,脉搏缓慢而充实。如血压、脉搏大幅度变化,或血压急剧下降—延髓血管中枢受损,病情危重。•库兴(cushing)综合征•两慢一高:呼吸,心率慢,血压高。提示颅内压力增高。•脑疝前驱症状:•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颅内高压三主征:•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常见部位的出血•(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基底节出血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以及杏仁复合体•(2)丘脑出血:•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