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脑卒中后的复发问题相当多见,卒中复发导致患者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并使死亡率明显增加。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首次卒中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减少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酗酒血脂异常肥胖心脏病抑郁高半胱氨酸血症不良生活方式•首次卒中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卒中后血压管理•干预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干预治疗TIA•颈动脉狭窄治疗、高半胱氨酸血症、血脂异常、高血糖管理(同一级预防)首次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正确评估1、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梗死2、心源性栓塞3、腔隙性梗死4、原因不明建议:对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选择必要的影像或其他实验室检查,尽可能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针对病因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的正确评估1、高血压性脑出血2、颅内动脉瘤3、颅内血管畸形4、其它卒中后的血压管理建议: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2、控制血压,可选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使患者血压尽可能缓慢降至<140/90mmHg3、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时(一般为卒中后2~4周)开始。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干预血小板聚集•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50~150mg/日;•联合用药: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及潘生丁缓释剂(200mg)的复方制剂,每日二次。•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选用氯吡格雷,75mg/日。CAPRIE研究结果累计事件发生率(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或血管性死亡)随访月数8.7%*总体相对危险度降低04812160369121518212427303336累计事件发生率(%)p=0.043氯吡格雷75mg(n=9,599)1.CAPRIESteeringCommittee.Lancet1996;348:1329–1339.2.AntiplateletTrialists‘Collaboration.BMJ2002;324:71–86.*意向治疗分析阿司匹林(n=9,586)CAPRIE: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事件25阿司匹林1,2氯吡格雷1,226%05101520临床事件的预防/年/1,000名患者*缺血性事件:(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性死亡)**根据对CAPRIE试验和抗血小板合作研究计划进行的多元分析,预期阿司匹林每年在每1000名患者中预防19次缺血性事件发生。与之相比,氯吡格雷可望每年在每1000名患者中预防24次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二者相差26%。氯吡格雷对高危血管事件患者的疗效1.CAPRIESteeringCommittee.Lancet1996;348:1329–39.2.JarvisB,SimpsonK.Drugs2000;60:347–77.3.RinglebPAetal.EurHeartJ1999;20:666.临床事件的预防/年/1,000名患者(与阿司匹林对比)152200238141172204050100150200250300全体CAPRIE患者¹(n=19,825)有缺血事件史的患者(n=8,854)有终点事件史(MI或IS)的患者(n=4,496)事件发生率*/1000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年)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5mg112834*指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MATCH:研究结果•全球28个国家507个中心参加•共入选病例7599例•近期有过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时间18个月结果: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未看出明显益处且有增加出血的风险抗凝治疗•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治疗,一般可在2周后开始;•非瓣膜性房颤可用华法令(2~4mg/日)治疗,并应限于有监测INR条件的医院。注意:INR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干预TIA•积极寻找病因,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小剂量阿司匹林+潘生丁缓释剂•必要时抗凝治疗•不建议用抵克力得,如用应注意监测血细胞卒中后血脂与血糖的管理有研究认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240mg/dl(6.24mmol/L)时,卒中复发的危险性增加;空腹血糖水平>140mg/dl(7.84mmol/L)时卒中再发的风险增加。高血脂、高血糖治疗与建议1、他汀类降血脂药2、早期静注GIK液(葡萄糖—氯化钾—胰岛素)3、建议定期监测血糖、血脂4、饮食监控、增加运动5、必要时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