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劳动合同法的重大变化解读与企业应对策略一、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背景、调整思路和深层次原因分析●劳动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实践中难于操作。●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内容不法律规范,严重影响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施。●各方呼吁尽早出台劳动合同法,以法律规范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1、我国劳动合同制度概述1983 年 2 月 22 日,劳动人事部发布了《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国家开始在国营企业进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改革和试点工作。改掉“终身制”、“铁饭碗”、“大锅饭”的严重弊病。1986 年 7 月 12 日,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86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我国国营企业全面统一施行劳动合同制度。(2001 年 10 月 6 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废止 2000 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将本文废止)1994 年 7 月 5 日公布,1995 年 1 月 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中第三章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原则性规定,我国开始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法》出台后,原劳动部相继出台了《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1994 年 11 月 14日)、《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 年 12 月 3 日)、《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 年 5 月 10 日)、《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 年 8 月 11 日)、《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1996 年10 月 31 日)、《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1996 年 10 月 31 日)、《关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1997 年 4 月 3 日)等配套规章。全国有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劳动合同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与劳动合同制度有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自我国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以来,《劳动法》及其配套规章在法律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①劳动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配套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规章又杂乱无章,效力层次低,规定不统一、不具体,存在难于操作和适用冲突等问题,已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进展需要。②目前,由于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下岗人员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