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巴氏杆菌科及黄杆菌科巴氏杆菌科(Pasteurellaceae)共13个属,其中对畜牧业危害较大的包括一下细菌:巴氏杆菌属:多杀性巴氏杆菌曼氏杆菌属:溶血性曼氏杆菌放线杆菌属: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嗜血杆菌属:副猪嗜血杆菌禽杆菌属:副鸡禽杆菌第1节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本属细菌已确认有13种,多杀性巴氏杆菌是本属中最重要的畜禽致病菌。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本菌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亦称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体,主要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本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口腔和咽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侵人体内,大量繁殖并致病,发生内源性传染。一、形态及染色为球杆状或短杆状菌,两端钝圆,大小为0.25~0.4um×0.5~2.5um。单个存在,有时成双排列。病料涂片用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时,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即菌体两端染色深,中间浅,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新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鸭霍乱心血涂片二、培养及生化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贫瘩,在麦康凯培养上不生长。在加有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37℃,pH7.2~7.4。在血清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可长成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长成水滴样小菌落,无溶血现象。三、血清型本菌主要以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清型,前者有5个型,后者至少分为16个型。以阿拉伯数字表示菌体抗原型,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荚膜抗原型。我国分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以5:A为多,其次为8:A;猪的以5:A和6:B为主,8:A与2:D其次;羊的以6:B为多;家兔的以7:A为主,其次是5:A。四、抵抗力本菌抵抗力不强。在无菌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很快死亡。在阳光中暴晒l0min,或在56l5min℃或6010min℃,可被杀死。厩肥中可存活1个月,埋入地下的病死鸡尸,经4个月仍残存活菌。在空气干燥中2~3d可死亡。3%石炭酸、3%福尔马林,10%石灰乳,2%来苏儿,0.5%~1%氢氧化钠等5min可杀死本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类及许多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本菌接种马丁肉汤或其平板,生长后置4℃保存,每半月应移植一次。冻干菌种在低温中可保存长达26年。五、致病性与免疫性本菌是多种动物的重要病原菌。对鸡、鸭、鹅、野禽、猪、牛、羊、马、兔等都可致病,急性型呈出血性败血症迅速死亡;亚急性型于黏膜关节等部位,发生出血性炎症等;慢性型则呈现萎缩性鼻炎(猪、羊)、关节炎及局部化脓性炎症等。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亦称出血性败血症)。不同动物的巴氏杆菌,常对该种动物呈现较强的致病力,对其他动物较少引起交叉感染。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症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马巴氏杆菌病羊巴氏杆菌病兔巴氏杆菌病六、微生物学诊断1、显微镜检查2、分离培养最好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同时进行分离培养,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血琼脂上生长良好,菌落不溶血,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杆菌。3、动物试验带菌健康动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动物患病痊愈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国内外已研制出多种灭活、弱毒菌苗以及其荚膜亚单位疫苗。该菌的高免多价血清具有良好的紧急预防和治疗作用。七、免疫与防治第2节曼氏杆菌属(Mannheimia)本属成员原属于巴氏杆菌属,目前至少有6个种。本属成员G-球杆菌,两极染色,均发酵甘露醇、不发酵甘露糖,以此与巴氏杆菌属相区分。溶血性曼氏杆菌(M.haemolytica)原名溶血性巴氏杆菌,具有溶血性(β溶血),仅对反刍动物致病,引起反刍动物肺炎及新生羔羊急性败血症。第3节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leuropneumoniae)原名副溶血嗜血杆菌或胸膜肺炎嗜血杆菌,仅对猪致病,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该菌为G-球杆菌,两极染色,在普通培养基不生长,需要添加V因子,常用巧克力培养基培养。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细胞毒素(Apx)是本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第4节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嗜血杆菌是一群酶系统不完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需要血液中的生长因子,尤其是X因子和V因子,故称为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