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XXX合同审查要点之购销合同、技术开发合同一、销售合同审查要点解析1.合同首部2.合同正文3.合同尾部(1)审合同标题(2)审合同主体(3)审合同目的(1)审意思表示(2)审标的(3)审数量(4)审交易方式、地点(5)审验收条款(6)审权利义务、违约及免责(1)审效力(2)审涉外、法律适用等(3)审争议解决及管辖(4)审其他条款(5)审签章(6)审其他附件•即是否与合同内容相符,从标题是否看得出哪一方提供版本;•主体的基本信息(法人主体核实营业执照,实际经营地等相关信息;自然人核实身份证件、名称、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主体的资质信息(签约资质和履约能力)•合同目的,是指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真正意图,若不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就直接对合同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往往令委托人不满意。1.1.2审合同主体:1.1.1审合同标题:1.1.2审合同目的:(一)销售合同首部审查•1.2.1审意思表示:交易是否受到章程或者其他规定的限制;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限制;是否需要取得应有的行政许可、登记或备案等。•1.2.2审合同标的:标的是否合法;是否属于法律法规禁止流通或限制流通的标的;对标的物的描述是否准确,是否能使标的物固定化、特定化等。•1.2.3审数量:数量、质量的计量单位宜采用国际通用单位。•1.2.4审交易支付方式、地点:交付的时间;交付的地点,运输方式,运费承担;交付的标的物及随附资料;货币类型、汇率风险、单价、总价、支付方式、步骤、账户信息是否明确;开票、保险、税费的负担等。(二)销售合同正文审查•1.2.5审质量、包装和验收条款:•审查质量条款是否清晰;行业标准名称及标准代码是否准确,检验的时间、检验的程序是否合理且具备可操作性;包装方式是否明确,包装费用由谁承担;等。•1.2.6审权利义务、违约及免责:•审查权利、义务是否均衡合理,是否形成霸王条款;是否全面预测了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非法律风险;违约责任是否与可能发生的风险一一对应;违约责任形式是否可操作,类型是否合理,责任的“量”是否合理、易实施;不可抗力、免责条款是否范围适当、公平等。(二)销售合同正文审查•1.3.1审效力:•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否需要审批备案;合同效力所附带的期限和条件是否适当;合同中引用的法律法规或技术规范是否部分或全部失效等。•1.3.2审涉外、法律适用:•涉外的合同需要结合《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进行审核。•1.3.3审争议解决及管辖:•发生争议时,关于诉讼或仲裁管辖的约定是否明确有效,一般约定交易交易强势方所在地人民法院为管辖机构。(三)销售合同尾部审查•1.3.4审其他条款、格式:•审查是否缺失不能纳入其他部分的一些必要条款;与其他文书发生冲突时效力位阶;注意文本数量、合同页码、加盖骑缝章等。•1.3.5审签章:•签字环节或之前确认签字人为被授权人,核对身份信息,使用公章;签约时间,签约地点要准确。•1.3.6审其他附件:•证件信息、授权书、授权范围等。(三)销售合同尾部审查(一)审查合同主体(二)审查标的物(货物)的基本情况(三)审查标的物的数量和计量方法(四)审查标的物的技术标准(含质量要求)(五)审查标的物的包装方式和包装要求。(六)审查价款及交付(七)审查验收(八)审查结算方式(九)审查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十)审查签章二、采购合同审查要点•(一)审查合同主体•不仅要审查合同主体是否适格。还要看供方有无供货能力,有无独立承担经济责任。如是审查需方,需看有无付款能力,有无独立承担经济责任能力。注意供需双方都要核对清楚。二、采购合同审查要点•(二)审查标的物(货物)的基本情况•看是否有产品名称故意不写全称,混淆产品品种;或供方不写产品牌号和商标,想达到以次代好的目的;有的供方不写产品规格型号,企图交货蒙混过关;还有的供方不写生产厂家,想用价低的档次差的产品供货。所以,在审查时需重点审查是否写清产品全称,写清牌号、商标,写清、写全规格、型号、写清生产厂家。•在审查买卖标的物时,看是否有供方不写随机备品、配件工具、数量及供应办法。为了不免费提供,再借机收取配件费用。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