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散文阅读——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学常识】•主要是通过记事、状物,写景等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或即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说理。山水游记散文的基本特点①游记散文的要素游记作为一种纪游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它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因素:第一,所至,即作者游程;第二,所见,包括作者耳闻目睹的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第三,所感,即作者观感,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就山水游记的特质而言,一般应具有三个文体要素。第一,对游历途中的山川景物作了具体而真实的描绘;第二,有游踪的记述;第三,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或者寄寓作者对秀丽山河的赞美,或者抒发作者个人的感受情思,或者借山水发表议论。——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②山水游记的四个特点第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第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第三、记游说理,含蓄隽永第四、语言优美,妙笔生花自然山水——人文山水1、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4、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景趣(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情趣(借山水抒发的情感)•理趣(山水中了悟的哲理)•学习重点:景与情以及两者的交融•学习难点:情情(打着时代和个人际遇的烙印)与理理(作者的哲学思考与山水的关系)黄州快哉亭记1、苏辙,字子由,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谥号文定。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2、苏辙被贬官的原因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黄州快哉亭记1、方寸之亭,收尽美景2、流风遗迹,足以称快长江气势,波澜壮阔风云开阖,奇景万变岸上风光,明丽清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騖亦足以称快世俗3、心胸旷达,无往不快黄州快哉亭记•作者对“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被贬之后能“不以谪为患”,反而造亭观景,放任于山水之间的乐观处世态度的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借此劝慰自己和手足情深的兄长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志力物深思慎取尽志无悔文漫灭音谬①前洞——后洞②余所至——好游者所至③进洞欣喜——出洞懊悔游华山洞游山事理游褒禅山记•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和称为“苏辛”;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书画亦是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石钟山记游因——设疑郦说游历——释疑看法——因声命名方法游感——评疑记李说——人常疑之——余尤疑之——实地考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课文结构写作特点11、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全文为、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全文为“议论“议论——记叙——议论——记叙——议论”的三段式线性结构。”的三段式线性结构。22、生动的比喻,贴切的拟声词,对所见所闻、生动的比喻,贴切的拟声词,对所见所闻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33、全文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前赤壁赋》•欣赏水与月所营造的奇美意境(因何而乐——山水愉人)•理解追怀历史带来的人生须臾的悲叹(缘何而悲——个人际遇)•理解苏轼化困为通的哲学思辨(为何而通——苏轼天性)——由水、月之游赏到水月之思索,始终不离赤壁的山水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