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建筑、文物保护方法一、总体方法进场施工前,首先对施工现场需要保存的构造物和公用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并由专人进行登记造册。同时对施工区周边的公用设施也进行理解,调查周边的道路状况的承载能力,并制订对应的保护方法。对施工中采购的成品、半成品构件、建筑材料要建立保护方法,对施工完的各分项工程建立养护和保护方法。二、周边构筑物和公用设施的保护方法 1、在重点保护的构造物和公用设施周边设立围栏,围栏外挂上“严禁通行”、“危险”等明显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2、测设一下保护建筑的地势,如果保护建筑的地势较低,则应在其周边开挖适宜的排水沟,避免施工中的污水、废水流入建筑物附近。 3、如果施工地点距建筑较近,则应在保护建筑靠近处,严禁振动较大的施工作业。 4、在保护建筑的适宜地方设立沉降、位移观察点,在邻近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隔一周或二周或根据工程状况进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观察,如果有异常状况,则应暂停施工并上报。5、根据工程施工状况,经常观察保护建筑的墙面、地面、门窗等,以及建筑周边的状况,与否有开裂、变形、沉降、移位等,如果有异常,则应及时上报并暂停施工。6、教育施工人员爱惜公物、保护公物,不允许破坏,损坏公物,如果故意破坏,则严加解决。 7、做好环境卫生保持,对于路面上落下的建筑垃圾和泥土,安排专人进行及时去除。 四、养护及维修方法1、已完毕品工程要加强养护和管理,出现缺点要及时维修,出现不可抗力损毁的状况要及时上报业主和监理。已完的分部、分项工程委派专人进行养护、管理。施工完毕的建筑物要派专人看守和执勤,没到养护期的不得开放,同时要派专人洒水养护,养护期内随时保持砼路面湿润和清洁。五、文物保护方法 1、加强教育、提高安全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全体职工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2、开工前主动和地方文物保护部门进行联系,与本地群众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调查,对地上、地下与否有文物初步做到心中有数,方便超前、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3、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如古墓、钱币、化石等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或其它有价值的地下构造物,已开工的要立刻停工保护现场,立刻采用有效保护方法,避免任何人员移动或损坏任何该类物品,尽快向工程师、业主和文物保护部门报告,并主动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