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日期:20XX-XX-XX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查房CONTENT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01020304病史介绍及护理措施05一、定义在正常机体中,肺和胸壁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称为胸膜腔。胸膜腔的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表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内液体的滤出和吸收保持动态平衡。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均可形成胸腔积液(pleuraleffusions,简称胸水)。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产生胸腔漏出液,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静脉受阻等。(2)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胸腔渗出液,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胸膜肿瘤(恶性肿瘤转移、间皮瘤)、肺梗死等。(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产生胸腔漏出液,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黏液性水肿等。(4)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产生胸腔渗出液,癌性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5)胸膜腔细菌感染:产生胸腔渗出液.如胸膜炎症(肺结核、肺炎)、膈下炎症(膈下脓肿、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6)损伤:胸膜粘连带撕裂、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破裂产生血胸,胸导管破裂形成乳糜胸,外伤感染脓胸等。三、临床表现症状(1)呼吸困难:最常见,与胸腔积液的量有关(2)胸痛:多为单侧锐痛,并随呼吸或咳嗽加重,随着胸水增多,胸痛可缓解。体征少量胸腔积液时,体征不明显。中至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肋间隙饱满,语颤减弱或消失。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X线检查少量胸腔积液时,患侧肋膈角变钝或消失;中等量积液时,呈内低外高的弧形积液影;大量积液时整个患侧胸部呈致密阴影.2.超声检查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用于估计胸腔积液的量和深度,协助胸腔积液定位。3.胸水检查(1)外观:漏出液透明清亮,静置不凝。(2)细胞:正常胸液中有少量间皮细胞或淋巴细胞。(3)PH:正常胸液PH7.6左右,PH值降低见于脓胸,恶性胸水。(4)生化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酶和肿瘤标志物。五、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2.胸腔抽液大量胸腔积液者首次抽液不超过700ml,每周抽液2-3次,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3.糖皮质激素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有大量胸水者,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4.抗生素治疗原则是足量和联合用药。5.引流为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可采取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6.支持治疗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7.去除胸腔积液8.减少胸水的产生。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1:保持管道的密封(1)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是否有脱落。(2)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3)引流管周围用无菌敷料包盖严密。(4)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5)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关闭胸壁引流管,并更新引流装置。(6)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置。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1)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即使更换。(3)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入胸。(4)及时更换引流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3:保持引流管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1)病人采取半卧位(2)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3)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于胸腔内液体气体排除,促进肺扩张。(4)经常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4:观察和记录(1)注意观察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动,有无波动是提示引流是否通畅的重要标志。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约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