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用餐”不能搞“一阵风”参赛作品在中央关于开展励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通知下发后,各地“请吃”“吃请”之风明显减少,餐饮宴请纷纷遭遇退订潮。但文明用餐如何形成长效机制,不走过场、不搞“一阵风”却显得尤为重要。文明用餐既包含了励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成分,又蕴含着用餐上的思维及言谈举止。时下的用餐, 在国人的习惯中 , 总喜欢十碟子八大碗, 大鱼大肉、海吃海喝,这样才算尽兴, 才算招呼的到位, 才能博得客人的欢心。其实,一次宴会下来,大多数美味佳肴,客人们没动几筷子,主办人员又碍于面子,如果把剩余的饭菜打包,又怕别人看见了说小气,只好白白地被当作垃圾处理,这种浪费之风自然应该狠狠刹之。但在狠刹这种既不文明、又很浪费之风的同时,需要人们调整文明用餐的思维。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吃饭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如何从餐桌文明的点滴中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和弘扬“舌尖上的文明”呢?首先,要从狠刹公款吃喝风抓起。公款吃喝大多数都是一种职务行为,在这种借助“饭局”建立关系的活动中,多数人都抱着吃公家的心不疼,家大业大、浪费一点没啥的心理。于是,就出现了不该吃的吃了,不该点的点了,剩多剩少都与已无关。甚至于出现不论来客喜欢不喜欢,合不合口味,什么都拣高档的点、拣贵的点,这种“自己买单虾都没有,公款请客啥都敢吃,”的心理,正是死要面子慷公家之慨的表现。与其说是既摆了阔气,又讲了排场,倒不如说是对人民、对广大纳税人的犯罪。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公款吃喝消费达1021 亿,这个令人触目的数字应该是国人从沉睡中警醒, 再不要干这些舌尖上浪费的蠢事了。当然,要改变这种现状还得从制度和机制入手,日前国务院机构改革转变职能,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力,就是从制度上杜绝公款吃喝。同时,要从领导干部做起,率先垂范,珍惜公共资源,杜绝公款浪费,形成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防止“饭局文化”死灰复燃。其次,要从节俭用餐做起。我们要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维来考量节俭用餐的意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有树立珍爱劳动成果的理念,才会养成节俭用餐的生活方式。现在各级机关都在推行“廉政灶”,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接待方式,既节约了用餐的时间和成本,也让来客或领导在“请吃”、“吃请”抱怨中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