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数学教与学的几点做法高中数学新教材(人教A 版必修 1、必修 2)福州格致中学宋建辉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理性思维, 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数学素质又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成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下面谈谈我校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一、立足新教材,认真研读课标,站在一个整体、全局的高度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从整套教材来看,对教学、学习的要求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的,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 以此来改变教师脑海中原有模式,发现新问题, 采取新方法、新策略,打破旧框框,找到更加合理的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 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课时问题。当然立足新教材, 也不完全局限于新教材, 有些地方可作适当的补充, 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过渡知识,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如“不等式”是数学解题的一个常用工具,是否在讲集合的运算前加讲一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的教学(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分式不等式”等),这个是集合这一章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对集合的要求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而不在于集合的等价变形,更不在于集合更深层的运算。因此教学中要切实把握好集合的“语言”教学,如确要加讲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则要控制好难度、深度,否则课时又会成为问题。如新课程中函数与映射的顺序与旧教材是不同的,因此函数概念的教学应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从而构建函数和映射的一般概念。如新课程中较旧教材进一步明确了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把握好课标要求外(单调性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在这里把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加以阐述、推广,但又要避免此类问题的过于繁难的以及过于技巧化的推广延伸,同时注意回避旧教材的有关值域问题。如课本幂函数这一节,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