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一页,共39页。第二节放线菌一.概念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二.形态与结构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mm;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少数阴性);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气生和孢子丝三种。第二页,共39页。二、放线菌二.形态与结构1、营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mm,长度差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2、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直径较粗(1-1.4m),有的产色素。3、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其形状和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常被作为对放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第三页,共39页。二、放线菌二.形态与结构第四页,共39页。二、放线菌二.形态与结构营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第五页,共39页。二、放线菌二.形态与结构第六页,共39页。二、放线菌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出1-3个芽管三.生长与繁殖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孢子丝)孢子丝释放孢子第七页,共39页。二、放线菌三.生长与繁殖繁殖方式无性孢子菌丝断裂凝聚孢子横隔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壁孢子存在多种孢子形成方式常见于液体培养中,工业发酵生产抗生素时都以此法大量繁殖放线菌细菌的芽孢是休眠体,而放线菌的孢子是繁殖体第八页,共39页。二、放线菌四.菌落形态菌落形态能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如链霉菌)不能产生大量菌丝体的菌种(如诺卡氏菌)菌落质地致密,与培养基结合紧密,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碎。粘着力差,粉质,针挑起易粉碎第九页,共39页。二、放线菌四.菌落形态第十页,共39页。二、放线菌五.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有的放线菌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制;此外,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如皮肤、脑、肺和脚部感染)、植物(如马铃薯和甜菜的疮痂病)的疾病。第十一页,共39页。第三节蓝细菌蓝细菌是一大类群分布极广的、异质的、极大多数情况下营产氧光合作用的、古老的原核微生物。蓝细菌曾被列为植物类,称蓝藻或蓝绿藻,在上一代学者中采用,现已不再使用这一名词,而认为它是细菌的一类,属于原核生物界的蓝色光合菌门。第十二页,共39页。蓝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陆地、淡水及海洋中。总的来说,它们比藻类更能忍受不良环境。在热泉、盐水湖及其它恶劣环境中,蓝细菌是主要或唯一的光养生物。分布于岩石和土壤表面,是岩石分解和土壤形成的“先驱生物”。在沙漠中结成成片的硬膜,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休眠状态,只在短暂的冬季和春雨时节才进行繁殖和生长。在富营养化的水域中,会引起海湾的赤潮和湖泊的水华。少量蓝细菌还能与真菌、苔类、蕨类、苏铁科植物、珊瑚甚至一些无脊椎动物共生。第十三页,共39页。一、蓝细菌的形态蓝细菌的形态极为多样化。目前已知有单细胞和丝状两种形体,在这些形态类型中,仍存在大量的变异。《伯杰氏手册》将蓝细菌分成五个形态类群:•二分裂单细胞•多分裂单细胞•可形成具有固氮作用的特殊细胞—异囊孢的丝状蓝细菌•不形成异囊孢的丝状蓝细菌•分支丝状蓝细菌蓝细菌的细胞最小的只有0.5—1,如聚球蓝细菌属,㎛与典型的细菌相似。而最大的巨颤蓝细菌,其直径达60。㎛第十四页,共39页。二、蓝细菌的结构类似于G—,革兰氏染色阴性。1.细胞壁:含肽聚糖,外有脂多糖层。许多蓝细菌产生大量粘质外膜或鞘,使成群的细胞或丝状体结合在一起。2.多数丝状蓝细菌无鞭毛,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