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2单元6-我的母亲VIP免费

第2单元6-我的母亲_第1页
1/4
第2单元6-我的母亲_第2页
2/4
第2单元6-我的母亲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6 我的母亲【导学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3.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形象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柔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共同感受这深沉而博大的母爱!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文绉绉(zhōu zhōu) 穈先生(mén) 掷铜钱(zhì) 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牢骚(sāo)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3.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īng),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 年赴美留学。1917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对后来的文学革命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4.背景介绍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安徽绩溪人,冯顺弟 16 岁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当时胡传 48 岁,前妻曹氏死去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于是续娶冯氏。婚后第三年冬,生一男孩,即后来的胡适,他是冯顺弟的唯一骨肉,在胡适只有 3 岁 8 个月的时候,胡传死于厦门,当时冯顺弟只有 23 岁。她余生守寡,一心操劳家务,处理家族事务,对唯一的儿子悉大家下载下来可以自行编辑修改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心教育,终于培育成才。冯顺弟 1918 年 11 月去世,享年 46 岁,当时胡适已经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成为提倡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来源:Zxxk.Com]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沟通点拨】“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2单元6-我的母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