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施工方法及应用概述转体施工法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其特点有:可利用地形,方便预制;施工不影响交通;施工设备少,装置简单;节省施工用料。施工工序简单,施工迅速;它适合于单跨和三跨桥梁,可在深水、峡谷中建桥采用,同时也适应在平原区及城市跨线桥•转体法相比传统方法优点•(1)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施工简单、操作安全。•(2)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3)转体法能较好地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和经常通航的河道架设大跨度构造物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处于交通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4)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节约投资。分类•转体施工分为竖转法、平转法和平竖结合法。•平转法是将桥体上部结构整跨或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台处设置转盘,将预制的整跨或者半跨悬臂桥体置于其上,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脱架,以桥台和锚锭体系或锚固桥体重力平衡,再用牵引系统牵引转盘,使桥体上部结构平转至对岸成跨中合龙。再浇灌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封固转盘,完成施工。•竖转法主要适用于转体重量不大的拱桥或某些桥梁预制件。其转动体系由转动铰、提升体系、锚固体系等组成。•平转法分为有平衡重转体和无平衡重转体•有平衡重转体•施工方法方便、迅速,适用于200m以下桥梁•无平衡重转体•当跨度大于200m以上,相对于有平衡转体更具有经济性和便于施工•竖向转体施工实在桥台处先竖向预制半拱,然后在桥位平面内绕拱角将其转动合龙成拱。•竖向转体施工有两种形式•一是竖直向上预制半拱,然后向下转动成拱。•二是在桥面以下俯卧预制半拱然后向上转动成拱平转法施工流程下部承台施工球铰安装•下部球铰安装•(1)在安装前先检查球铰表面椭圆度、结构尺寸、规格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出厂前应有验收检查,运至现场安装前还应检查,防止运输、搬运的变形、磕碰损伤等(下球铰的现场组装,主要是锚固钢筋及调整螺栓的安装)。•(2)精确定位及调整:利用固定调整架及调整螺栓将下球铰悬吊,调整中心位置,然后依靠固定调整螺杆上下转动调整高程。•(3)固定:精确定位(中心、高程、水平)调整完成后即可固定。•(4)浇注下球铰混凝土:球铰是转体过程的承重构件,混凝土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振捣,在下球铰适当位置留排气孔,调整混凝土浇筑顺序等,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2)采取措施(如搭设平台,操作人员在平台上工作)不得扰动下球铰;•3)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和浇筑后应随时检查、调整下球铰的中心位置、水平、高程等。•上球铰安装•(1)清理上下球铰球面。(施工中要始终保持清洁、无灰尘)。(2)在定位销中心套管放入黄油四氟粉等润滑剂,将定位销放入中心套管中,调整好垂直度和周边间隙。•(3)在下球铰球面上安装聚四氟乙烯滑板(由内向外),用黄油四氟粉(或二硫化钼等)填满聚四氟乙烯滑板之间的间隙,使黄油面与四氟滑板面平。•4)将上球铰吊装到位,套进中心销轴内,并调整水平、与销轴间隙(居中)。•(5)球铰安装完成后对周边进行防护,确保杂质进入不到摩擦面内。上部承台施工拱座施工拱梁施工转体准备转体前准备工作•1应检查转动体系各部位技术要求,球铰中心轴竖向垂直度应满足1/1000的要求。下转盘定位要准确,中心及水平测量均应满足设计要求。•2解除临时支腿,切断连接钢筋,检查撑脚楔塞。•3称重。采用千斤顶、位移计测出悬臂两端不平衡重量,以砂袋或水箱调整两端重量,以保持两端平衡。•4试转。全面检查牵引动力、转动体系、位控体系、防倾保险体系,建立主墩转动角速度与悬臂端部转动线速度的关系,以便在转动过程中,把转动速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转动时控制速度通常:角速度不宜大于0.01~0.02rad/min(1.0。/min左右)或桥体悬臂线速度不大于1.5~2m/min(公路)。•5转体前应进行转体结构稳定、偏心及牵引力计算。牵引设备应按计算牵引力的2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