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预防犯罪演讲稿(二) 1 青少年预防犯罪演讲稿 各位老师、 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与大家分享这个“困扰”着广大父母的话题。有很多父母认为,为什么孩子们就不能想想我们外面的工作是多么地辛苦,为的是我们给孩子什么都要最好的。想让孩子过上最好的生活,为什么孩子们都不能好好“听话”呢。通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都会想我们“吃盐多过你吃米”。孩子的话算什么话,父母的话才是道理。所以就形成了孩子必须要听父母的,我想这慢慢地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线。 我也是一位母亲,虽然在教育孩子方面也算不上成功。因为我知道我们俩相差二十几年,没有隔阂是不可能的。我们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朋友,不要在孩子面前都摆着父母的模样。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才是预防青少年的犯罪最好的良药。所以我们父母也要“听话”喔,听孩子的话,孩子才会听父母的话。 所以父母们不能强制性一定要孩子听话,服从“道理”。但是不服从父母道理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总结一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形成是多种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社会特点决定了他们内在动因上的不稳定性和外在诱因上的易受感染性。但我认为更多的,还是主观上的原因,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由于青少年心理结构不成熟、不稳定,社会阅历浅,对问题认识直观、肤浅、片面,使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自己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正确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另一方面,青少年分析、判断能力不成熟,独立人格不完善以及经济上的依附性使其抵制诱惑与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相对低下,容易被表面现象所 2 迷惑,被复杂现象所困扰,加上自身强烈的独立意识与好胜心,易冲动而不理性的个性特征,常常在已经作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时难以接受家人和其他人的劝阻,不知悔改,一意孤行,最终导致犯罪;或是自己能够察觉自身的行为欠妥,但在“哥们意气”、“两肋插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片面思想的支配下,感情、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将错就错。如一些青少年片面认为,做一个溜子混社会,混江湖,游手好闲,很潇洒、很神气,要吃有吃,要喝有喝,由于分析判断能力的相对低下,他们就会产生单纯的羡慕和模仿心理。他们压根儿没有想到,溜子本质上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物,溜子也是在违法犯罪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