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漂浮导管(Swan-Ganz)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气囊漂浮导管简称 Swan-Ganz导管,于 1970年首先报道用于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由于该导管不需 X线帮助,是当今国际上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常用的手段,为监护治疗中心常用的监测手段。Swan-Ganz导管在一般右心导管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导管顶端有一气囊,导管经静脉进入心腔后,充气的气囊有导向作用,使导管顺血流方向漂浮,在较短时间内自动地由右房经右室进入肺动脉,并嵌顿在肺动脉较小分支内,分别测得右房、右室、肺动脉和肺动脉楔压。充气的气囊包围了导管的顶端,从而减少或避免导管顶端碰撞右室壁引起的心律失常。通过四腔管的热敏电极提供了用温度稀释法监测每搏量与心排血指数。通过 Swan-Ganz导管监测可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心血管功能。 (1)适应证: ①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合并严重心力衰竭、低排综合征、休克和严重的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或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拟进行或已进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②急性巨大肺栓塞。 ③鉴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④各类休克,尤其心源性休克。 ⑤多脏器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 ⑥危重病人和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和处理。 ⑦外伤患者的液体疗法。 ⑧应用扩容、扩血管药、增强心肌收缩药、缩血管药物的监测及处理。 ⑨其他:如利用漂浮导管技术进行临时性心房,心室或房室顺序起搏,超速抑制,心腔内心电图记录等。 (2)禁忌症: ①肝素过敏者。 ②高血凝状态或接受抗凝治疗或最近接受过溶栓治疗者。 ③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④活动期风湿病、心肌炎。 ⑤近期有肺动脉栓塞者。 ⑥严重肝、肾损害且有出血倾向者。 (3)操作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经皮穿刺静脉或静脉切开插管。将导管插入静脉轻轻前送,若使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肘静脉),可在抵达上腔静脉时部分充盈气囊,导管抵达右房后,将气囊充盈到0.8至 1.0ml,可记录到右房压(RAP)。继续送导管至右心室可记录右室压力曲线(RVP),连续前送导管可记录到肺动脉压力曲线(PAP),继续前送导管直至肺动脉压力波形变成肺动脉嵌顿压波形(PAWP),此时,气囊阻塞在中等大小的肺动脉,导管不能再进。让气囊被动放气,PAWP波形变成 PAP波形。为获得 PAWP 、在连续观察 PAP下再将气囊充气,PAWP出现时停止充气。这样可防止过度充盈气囊致使肺动脉破裂。必要时,回撤导管,这样可保证在气囊充气仅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