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涉及不同年龄的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本章就从年龄角度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此处把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1 岁,1〜3 岁,3〜6 岁1〜3 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大致经历四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起先他把拿到手里的物品简单地当作之间的手的延续,如把勺子与拳头一起送进嘴里。他们不断的改变运用物体的方式,但并不十分有效。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偶然碰到一种有效的方式,他们会将一个动作做完,如他们尽量用勺子将食物放入嘴里。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常常固执、反复地尝试某一有效的动作方式。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能够根据使用的条件改变动作方式。如果有不正确的动作,很快就改正。这一时期的儿童的动作有反复,但学习的劲头十足。他们能够学会多种动作,能使全身和四肢的动作协调起来。出现独立性儿童进入到 2 岁以后,对父母就不那么顺从,而有了自己的主意。如不愿让父母牵着走,而是自己在旁边跑跑跳跳,在地上捡拾一些东西。这就是独立性的表现。一、3〜4 岁3 至 4 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这一时期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一)生活范围扩大3 岁以后,儿童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上幼儿园。这意味着他们的接触范围扩大到更多的成人和同伴。而那些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儿童也开始与更多的人接近。3、4 岁的儿童还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自己穿衣、自己进餐、自己控制大小便等,这都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心理能力。(二)认识依靠行动这一时期的小孩主要以行动(动作)来认识和反映外部世界,即以行动思维为主。他们通常是先做后想,做之前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有等到做完之后才能发现自己做的是什么。幼儿的一切行为,包括看书、讲故事等都要借助于手的动作参与。这说明他的认识活动是非常具体的。而且这一时期的儿童还不能听懂反话,教师和成人只能用正面的引导。(三)情绪作用大学前期儿童的情绪变化大,小班幼儿的情绪变化尤其快,他们很容易激动,成人要用爱抚的声调说话让其感到亲切才能使其安静下来。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对成人给予的评价非常在意。小班幼儿的认识过程的无意性占压倒性优势。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所支配,而不受理智所支配。他们的无意想象、无意注意和无意活动占优势。情绪活动容易受刺激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