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的麻醉病例1患者,男,52歲,體重110kg,身高178cm,診斷腹壁巨大切口疝,擬行切口疝修補術,術前氣道評估Mallampati分級為Ⅲ級,入室生命體征平穩,全麻誘導平穩,喉鏡暴露分級為Ⅱ級,氣管插管順利。1)肥胖患者麻醉方法的選擇?2)何為困難氣道及其處理方法?3)病態肥胖症對功能殘氣量的影響有哪些?病例2患者,女,35歲,體重125kg,身高165cm,擬行肥胖症治療手術。該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及梗阻性睡眠呼吸暫停病史。1)梗阻性睡眠呼吸暫停的診斷及病理生理表現是什麼?2)麻醉醫師為肥胖症治療手術的肥胖患者實施麻醉需要哪些特殊設備?3)肥胖症治療手術可以設計什麼樣的麻醉方案?肥胖及過度肥胖的定義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2)BMI分級•正常-----18.5~24.9•超重-----25.0~29.9•Ⅰ度肥胖症-----30.0~34.9•Ⅱ度肥胖症-----35.0~39.9•Ⅲ度肥胖症-----40.0或更高肥胖對生理的影響•胸部順應性降低•膈肌升高•功能殘氣量、肺活量及肺總量減少呼吸系統•功能殘氣量(FRC)=餘氣量(RV)+補呼氣量(ERV)•肥胖患者ERV減少,而RV並未改變•FRC減少,V/Q失調,氧分壓降低•仰臥位時FRC進一步減少,加重V/Q失調•梗阻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患者常在睡眠開始後即出現舌後墜,繼而因缺氧及CO2蓄積迫使患者蘇醒而恢復呼吸,週期性發作呼吸暫停使患者不得安眠,白天嗜睡為其特殊表現,有研究表明BMI顯著影響其嚴重程度。•診斷標準:5次以上持續10s或更長時間的呼吸暫停,伴SpO2下降4%。•迴圈血量、血漿容量和心排出量隨著體重和氧耗量的增加而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體重人的10倍。•肺血容量增加,慢性低氧等常會導致肺動脈壓增加。心血管系統•糖耐量降低,常併發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甘油三酯增高,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生率增加。•禁食狀態下的肥胖患者仍有高容量和高酸性胃液。內分泌和胃腸道系統圍術期麻醉實施與管理•呼吸系統:呼吸道通暢程度,詢問與麻醉和手術有關的上呼吸道梗阻、氣道暴露困難史及睡眠時有無氣道梗阻症狀。•心血管系統:瞭解患者的活動度及體位改變的適應能力。是否有高血壓、心肌缺血等症狀。麻醉前評估•忌用阿片類藥物,誘導前應給阿托品,減少氣道分泌物。•誤吸風險高,可給制酸藥。麻醉前用藥術中監測•低氧血症是圍術期的主要危險,術中必須監測SpO2和動脈血氣以瞭解患者的氧合情況。•肥胖患者一般提倡有創血壓監測。•椎管內麻醉:肥胖患者腰部脊柱中線的脂肪要比兩側的相對少和薄一些,故取坐位穿刺更易成功,用藥量為常用劑量的2/3。麻醉方法的選擇全身麻醉:•誘導前詳細評估氣管插管困難的程度及風險,備好困難氣管插管所需的用具。•肥胖患者用呼氣末正壓通氣並不能改善動脈血氧分壓,相反可使心排出量下降而引起氧含量下降。術後並發症及處理策略•肥胖患者FRC減少,術後腸脹氣、疼痛等加重肺功能不全,易發生低氧血症。•與頭高位和平臥位相比,沙灘椅位更有利於通氣。低氧血症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肥胖患者術後肺栓塞發生率比正常人高2倍•術後4天每天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使用彈力繃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