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集体协商制度1、集体协商制度基本内容(4 项规则) 协商原则、规则;代表产生及权利与义务;协商形式、程序、内容及结果;争议处理2、国外集体协商制度 起源:双输、集体协议(1860 年英国)、基本法律制度 进展:禁止→承认→法律保护;双输(频繁冲突)→双赢(改善劳动条件、工业和平与利润);工会联合会与雇主的基本协议(丹麦 1899 年 9 月协议)→立法者干预确立团结权和集体谈判权→分散化、个别化、寻求政府介入(90 年代以来、法/比) 推动组织: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公约和建议书→协调劳动关系新机制(建立包括集体谈判制度在内的社会伙伴、社会对话、社会合作的新机制) 集体谈判制度---类型:国家级、产业(行业)级、企业级的集体谈判---趋势:谈判重心转向企业、国际化、(重点)从工资到时间、(结构)分散化 ---特点:定期进行、工会主导、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层级分明更加关注保障、电子化(征求意见和审议) ---模式:a 美国(市场化、劳工处下风)、b 德国(社会伙伴关系、利益集团组织化、工会地位制度化、保护雇员/合理化/保持和平)、c 法国(分散随意、四项原则:依法推行/有利职工/职工谈判权/工会参加、劳资双方组成仲裁委员会)、d 瑞典(德国式、社会伙伴关系、约束力较强-工业和平协议、政府不干预)、e 意大利(4 层次:全国/行业/地方/企业、法规少、谈判交织混杂)、f 日本(集体谈判处体系核心地位、企业内部为主、工资涨幅春斗:斡旋/调停/劳动委仲裁/劳动法院裁决、劳资合作协商制度)3、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三方:1976 公约;政府(劳动部门)、雇主、工人。 2001.8 启动;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职工(全国总工会);2001.10 工会法确立; 2024.7 全国工商联加入/三方四家 构成:三方代表常设机构(多数国家/中国/法国/挪威)、劳动大会(印度)、三方专业委员会(澳大利亚、新加坡) 特征:主体独立、权利平等(基础/条件)、民主协商(根源)、充分合作、定期协商4、收集确定协协商题的方法收集议题(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对比法)、信息整理(综合加工法:分类/比较/鉴别/选择--1 主 2 小为宜)、简要提纲(交工会和用人单位)5、集体协商策略 策略 3 模型:对抗模型(不计价还价/逼对手妥协)、互利模型(双赢)、混合模型 协商/谈判 6 策略:双赢、推动、退让、坚守、迂回、包容 协商/谈判 6 技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