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环境风险评价基本概念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2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和评价范围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4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5风险识别6风险管理7第九章环境风险评价本章主要讲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墓本概念、基本内容,描述了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工作级别、评价范围及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重点论述了风险识别、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本章提要1、基本概念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炸等物质泄露,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2、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进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和评价范围工作级别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级和二级。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是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一级评价必须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二级评价需进行风险识别、源强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和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闹和敏感区域位置。具体大气环境影响范围是: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4、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5、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有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以及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类型。根据引起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放散的危害环境事故起因,将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风险识别内容包括:①资料收集和准备主要收集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环境资料和事故资料,为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提供基础资料。5、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②物质风险识别对项目所涉及的原材料及辅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三废”污染物,按其危险性或毒性,进行危险性识别。③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对项目主要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和辅助工程,逐一划分功能单元,分别进行重大危险源判定。5、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源项分析源项分析包括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和估算危险化学晶的泄漏量两项工作内容。最大可信事故指在所有预测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事故,即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事故。可以采用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方法或类比法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概率。危险化学晶的泄漏量的估算是环境风险评价导则中推荐了危险化学品泄漏量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确定泄漏时间,估算泄漏率。5、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后果计算后果计算是在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基础上,针对最大可信事故对环境(或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进行预测分析。风险计算和评价(核心工作)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用风险值评价,风险值定义为:风险值[后果/时间]=概率[事故数/单位时间]×危害程度[后果/每次事故]将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Rmax≤RL,则认为本项目的风险水平可以接受。Rmax﹥RL,则项目应进一步采取减少事故的安全措施,以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建设项目不可接受。5、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风险管理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风险值达不到可接受水平时,为减轻和消除对环境的危害,应采取减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