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吸光光度法 教学目的:掌握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光度分析条件的控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范围。 教学重点:Beer定律;光度分析的应用。 教学难点:光吸收原理;光度分析的准确度。 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灵敏、准确、快速、选择性好、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 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可见吸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同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灵敏度高: 测定下限可达 10-5~10-6mol/L, 10-4%~10-5%的痕量组分 准确度较高 相对误差为 2-5%;操作简便快速 ;应用广泛 第一节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电磁波,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1. 波动性 光的传播速度: c-真空中光速 2.99792458×108m/s λ -波长,单位:m,cm,mm,m,nm,Å 1m=10-6m, 1nm=10-9m, 1Å=10-10m ν -频率,单位:赫芝(周)Hz 次/秒 n-折射率,真空中为 1 2. 微粒性 光量子,具有能量。 h-普朗克(Planck)常数 6.626×10-34J·s -频率 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 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 3. 波粒二象性 真空中: 结论: 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混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一起。 电磁波谱的波段如何划分? 光按波长的长短顺序排列成谱,称~。 γ 射线→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微波 → 无线电波 可见光: ==cVnEh ==cEhhncEh 作用于眼睛引起了颜色的感觉,我们把人眼所能看见有颜色的光 其波长范围大约在400-760nm 之间 实验证明:白光(日光、白炽电灯光、日光灯光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 如果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就分解为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每种颜色的光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如果把适当颜色的两种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成为白光。这两种单色光就叫做互补色 二.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 吸收原理 M + h = 激发态 E1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