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及应用研究; 2、了解廖什的中心地理论及其发展。 二、教学重点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三、教学难点 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 五、教学学时 2学时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二节 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 二、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一)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中心商品(含服务) ——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 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 (二) 中心性 ◆概念: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C = B1-B2 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三) 补充区域 ◆概念: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具体地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 ◆形成: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四) 商品服务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五) 中心商品与中心地职能 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高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 ◆低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 ◆供给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