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在中国的“3000 元”液晶电视战略能否成功? 2010/10/28 2009 年底,索尼在中国上市了32 英寸的液晶电视“KLV-32BX205”。价格为 3000 元。这在索尼的液晶电视当中,应该说是出奇地便宜。 对于这一“异常情况”,中国市场做出了敏锐的反应。在上市的一个星期里,KLV-32BX205 在液晶电视整体销量中独占了80%的份额。它给电视市场带来的影响也很大。此前该尺寸液晶电视的平均价格为 3400 元左右,在仅数周的时间里就降到了3100 元。 一般情况下,海外厂商制造的和中国厂商制造的液晶电视之间有一个价格差。比如,夏普的主力机型“LCD32Z100A”以 3300 元左右的价格销售,而中国厂商创维集团(Skyworth Group)的“32L05HR”为 3042 元,海信电子(Hisense Electric)的“TLM32V86K”为 3178元左右。虽然只差几百元,但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意义重大。 在这种情况下,索尼的KLV-32BX205 不但比 2010 年第一季度的市场平均价格 3188 元还要便宜,而且还比中国厂商的产品价格要低。索尼推行的低价格战略究竟有什么意义?通过该战略,索尼在液晶电视市场上的立场又将会如何变化呢?本文将利用笔者所在的捷孚凯中国(GfK China)收集的液晶电视实际销售数据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 索尼的液晶电视平均售价在2009 年第四季度为 7894 元,2010 年第一季度为 5479 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下降了31%(图 1(a))。这一数值是所有画面尺寸的平均值,比厂商整体的液晶电视平均价格高出 20%。 在大型家电量贩店国美电器销售的索尼的“3000元电视” 图1:随着3000 元的32 英寸液晶电视亮相,市场迅速发生变化 2009 年底索尼上市了“KLV-32BX205”,由此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液晶电视平均售价大幅降低(a)。通过 GfK_PPI 进行比较也可以明白,索尼在外资厂商中的价格水平为最低(b)。 顺便一提,夏普比厂商整体的平均售价要高 39%,韩国三星电子高 62%。在海外厂商中价格较低的韩国LG 电子的平均价格为 5696 元,索尼比 LG 还要低4%。 不过,并不能仅凭平均价格单纯地比较厂商之间的竞争力。因此,捷孚凯中国导入了名为“GfK_PPI(GfK_Price Position Index ,价格定位指数)”的指标。PPI 是根据不同厂商和产品种类等的等级,表示与市场平均价格相对的价格的指标。 在PPI 的基础之上将各等级产品的销量列入考虑范围进行加重平均得到的就是 GfK_PPI。这个数字反映量的多少。如果高价位产品销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