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重商主义的认识重商主义曾被马克思称为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它是封建社会晚期国家用来促进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也是反映商业资本利益和论证国家重商政策的经济学说。认识重商主义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上欧洲各国积累财富的思想与方式而且对于我们分析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也有一定的意义。重商主义的出现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首先,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看,公元 15 到 17 世纪,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由于社会分工及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西欧各国封建自然经济不断衰落,商品货币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使西欧国家纷纷走上了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张的道路,广大殖民地国家被卷入到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空前扩大,这一切使得国际贸易获得显著发展。其次,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来看,15 到 17 世纪,又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这一时期,文艺复兴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西欧各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废除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新兴商业资产阶级对于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有着迫切的需求。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对商品原料、商品市场和贵金属的需求日益膨胀,他们对内借助国家政权扫除封建割据统一国内市场,对外实行殖民扩张拓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此时,对外贸易顺差也被新兴商业资产阶级视为货币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他们认为要实现对外贸易顺差,必须推行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做法,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再次,从政治和阶级的角度看,15 到 17 世纪,也是西欧各国中央政权权力扩大的时期,这为贸易保护制度实施提供了政治基础。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封建制度瓦解,代表新兴政治力量的民族国家产生,君主统领一切政务。新兴资产阶级对市场和贵金属的强大需求,政府对财富积累的需要,促使中央集权国家开始运用国家力量推行贸易保护,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显著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新兴民族国家聚敛财富的需要,崇尚财富的狂热心理主导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如何使国家变得更为富强成为了人们最为关系的话题,而当时衡量一国是否富有的标准即是金银的多寡,国内的贸易并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拥有量,只有进行对外贸易并保持顺差才是积累财富之道,于是早期的贸易保护制度应运而生,而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就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一词是 1776 年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和使用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