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敷管线施工工艺的要求一、业主用户需求书中的要求室内配管:a. 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b. 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 混凝土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应急照明管路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 。钢管敷设:a. 除非有设计特别说明,本工程中电气配管使用热镀锌厚壁钢管。b. 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间距符合规定要求,2 根以上明配钢管并列吊挂安装时,必须采用门架式悬吊安装。c. 本工程中采用的金属软管为普利卡软管,安装时应保证工艺美观和固定牢靠。d. 镀锌钢管管路跨接地线必须采用4mm2铜芯绝缘多股软线,端头涮锡处理后,采用匹配的接地卡固定。 导线尽量平直,除了适当的裕量外, 禁止盘圈。中间接线盒处的跨接地线不得串联连接。二、规范要求(这里只是摘录,并非全文引用):1、不得熔接,使用专用接地卡,接地线截面积同上。2、电缆导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钢管明敷时弯曲半径不小于管材外径的6 倍,当有两个接线点间只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小于管材内径的4 倍。3、明配管应排列整齐,固定间距均匀,安装牢固。在终端、弯头中点、盒两端 150-500mm(紧定管连接工艺规程中要求为150-300mm)设固定管卡。中间直线段管卡间距最大距离按下表执行。敷设方式导管壁厚导管直径( mm)支架或沿墙敷设15-20 25-32 32-40 45-50 65 以上管卡间最大距离( m)壁厚>2mm 1.5 2.0 2.5 2.5 3.5 壁厚<2mm1.0 1.5 2.0 - - 4、水平或垂直敷设时,其允许偏差为1.5 ‰,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5、连接处两端 100-200 处增设固定点;管路进入盒体时,在盒处外侧150-200mm处增设固定点;连接处不应有松动、脱落、缝隙过大等缺陷。三、监理方的要求:1、除严格遵守上述规范和业主要求外,同一房间成排管路间距应保持一致;2、沿墙面明敷管路的高度在设备房内高度应保持一致,全站其它房间水平敷设管路高度也应统一;3、墙面竖向暗敷管出墙面时,若遇上方有水平明敷管路,其暗敷管应在穿越水平管线后再出墙面;4、水平明敷的管路遇墙面有钉子或其它影响其敷设时,应拔除障碍后按规范敷设;5、照明灯位明敷管路应先遵循沿墙→楼板→灯位,横平竖直的原则进行敷设,不允许在吊顶内斜穿至灯位敷设;6、明敷管路应使用同明敷工艺相适应的线盒。7、若遇明敷管路在走廊结构墙一侧安装的插座、开关面板、疏散指示灯等的线盒,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