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晚清时中国第一巧匠,徐寿的生平简介,徐寿的一些人物事迹VIP免费

晚清时中国第一巧匠,徐寿的生平简介,徐寿的一些人物事迹_第1页
1/8
晚清时中国第一巧匠,徐寿的生平简介,徐寿的一些人物事迹_第2页
2/8
晚清时中国第一巧匠,徐寿的生平简介,徐寿的一些人物事迹_第3页
3/8
晚清时中国第一巧匠,徐寿的生平简介,徐寿的一些人物事迹本文导读:钻研器械在徐寿的青年时代,我国尚无进行科学教育的学校, 也无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他说 “格致之理纤且微, 非借制器不克显其用”。徐寿学习近代科学知识的方法是自学。 坚持自学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徐寿有这种毅力,因为他对知识和科学有着真挚的追求。在自学中,他的同乡华蘅芳 (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擅长数学,比徐寿年幼15 岁)是他的学友, 他们常在一起, 共同研讨疑难问题, 相互启发。在学习方法上,徐寿很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853 年,徐寿、华蘅芳结伴同往上海探求新的知识。他们专门到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结识了当时在西学和数学上已颇有名气的李善兰。李善兰正在上海墨海书馆从事西方近代物理、动植物、矿物学等书籍的翻译。他们虚心求教、认真钻研的态度给李善兰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上海回乡,他们购买了书籍,采购了有关物理实验的仪器。回家后,徐寿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实验。为了攻读光学,买不到三棱玻璃,他就把自己的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用来观察光的七彩色谱,结合实验攻读物理,他较快地掌握了近代的许多物理知识。有一次,他给包括华蘅芳的弟弟华世芳在内的几个孩子作物理实验演示。先叠一个小纸人,然后用摩擦过的圆玻璃棒指挥纸人舞动。孩子们看了感到很惊奇和可笑。通过这样的演示,他就把摩擦生电的知识传授给了他人。 1856 年,徐寿再次到上海,读到了墨海书馆刚出版的、英国医生合信编著的《博物新编》的中译本,这本书的第一集介绍了诸如氧气、氮气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的近徐寿和华蘅芳在江南制造局翻译处代化学知识,还介绍了一些化学实验。这些知识和实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依照学习物理的方法,购买了一些实验器具和药品、根据书中记载,边实验边读书,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技巧。徐寿甚至独自设计了一些实验,表现出他的创造能力。坚持不懈地自学,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终于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学者。鸦片战争失败的耻辱,促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兴起一阵办洋务的热潮。所谓洋务即是应付西方国家的外交活动,购买洋枪洋炮、兵船战舰,还学习西方的办法兴建工厂、开发矿山、修筑铁路、办学堂。但是,作为封建官僚权贵,洋务派大都不懂这些样学问。兴办洋务, 除了聘请一些洋教习外,还必须招聘和培养一些懂得西学的中国人才。洋务派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晚清时中国第一巧匠,徐寿的生平简介,徐寿的一些人物事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