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时,我们日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或服务,都是通过 HTTP 协议传输的,带宽控管则需要具有识别应用层服务的能力,否则无法管控这些流量。不过如今网络上的流量千奇百怪,各式各样的服务都有其不同的协定或封包。大家可以想像,网络就像条高速公路,网络封包则像台汽车,透过高速公路到达各个不同的目的地。不过,高速公路有所谓的交通承载量,网络理所当然也有,所以当网络上的流量过多时超出额定带宽时,则会造成连接速度过慢,或是造成断线。 所以,在管理网络时,IT 人员可以透过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流量品质)或WLB(WAN Load Balance,广域网络负载平衡)来降低网络的负担。 通过 QoS功能来限制网络服务带宽 QoS 并不是一种协议,它是一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的功能是用来辨识、标记及控管网络流量,而如何达到 QoS 的效果,各家厂商则都有各自的技术。 QoS 功能会出现在 WLB、带宽控制器、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上,它主要功能是确认流量类型,并且给予带宽限制。IT 人员能够确保重要业务的所需要的带宽,亦或是限制特定服务最高可使用的带宽。例如像 IT 人员要将企业的 ERP 系统、VPN、视讯会议等重要服务,设定给予保留较多的带宽,如此就算有突发性的流量产生时,也能透过 QoS 保障服务的稳定性。 大多数设备的 QoS 功能,仅针对 Layer 3网络第三层来管理带宽,或是限制 Layer 4第四层的 TCP 或 UDP 服务端口。过去,针对 Lay er 3 及 Lay er 4 的 QoS 功能,还能应付大多应用服务。不过,现在像 QQ 等即时通讯软件、土豆、You Tu be、P2P、在线影音等应用,大多都是通过 HTTP(80端口)或 SSL(443端口)传输封包,造成 IT 人员无法管理各项应用服务的带宽。 QoS可控管应用服务频宽 现在的网络流量类型太多、太复杂,若企业不管理流量,所有的网络服务都能任意使用,其网络服务质量在品质上则会明显受到偶发性流量影响。以网络流媒体为例,企业若是没有控管带宽,让使用者自行使用的话,则会带给企业互联网带宽很大的负担。像从这张流量图,我们可以看到在17 点 12 分使用 QoS 策略前,流媒体影音造成的瞬间流量可高达 1.4Mbps。而在使用管控策略后,则能将所有的网络影音流量限制在400Kbps。 过去与现在QoS管控带宽的差异 上图为传统的QoS 功能,由于只能针对 Lay er 3 或 Lay er 4 限制流量,就像图中上方的流量,传统 QoS 只能辨识流量到协议及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