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作业观,让教与学更高效——读《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有感 近段时间拜读了王月芬老师写的《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一书。此书立足于单元作业设计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联性,分析了作业思想的国内外历史发展沿革以及作业研究现状,基于作业研究现状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与站在作业思想历史发展的高度,反思和重构了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作业观——课程视域作业观。在课程视域作业观的引领下,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作业目标与作业内容,跨学科融合等作业设计实际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阐述了不同类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改进教师教学,完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与支架。认真读完王月芬老师的这本书,受益良多,对比自己的教学,有以下感触: 一、反思作业现状,重构课程视域作业观 读了本书的第一章、第二章,结合国内外有关作业的研究,能看到作业主要定位于辅助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手段,安排在非教学时间完成,是学校教师布置给学生的,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有关作业各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作业设计质量不够理想,辅助教学的功能与价值也收效甚微。 (一)反思作业现状 1 . 落后的作业理念 (1)教师缺乏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作业设计能力 作业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教师进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手段。而各学科教师花费在作业批改上的时间较多,花在设计作业的时间上却较少,很少思考如何设计优化作业以及如何提升作业质量。作业设计质量也不会随着教师教龄的提高、专业能力的发展而有所提升。大多数教师只是日复一日地进行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要求统一。短期内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会起到积极作用,学生也只是“知识的容器”,刻板单一,久而久之,这样的作业会成为学生被迫去完成的苦役与负担,会让学生失去创造性思维,失去个性。 与此同时,由于教辅资料的泛滥,教师无视班上学生的个性特点,挑选现成的题目来巩固学生学习内容,日益失去作业设计的能力。 (2)“望子成龙”的家长比比皆是 大多数家长坚信作业的价值是可以使自己孩子掌握知识,学业成绩提高,排名靠前。家长会认为多做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律的观念,多做作业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成为佼佼者,在人群中 遥 遥 领 先 。因 此,除 了 老 师布置的作业外 ,这些 家长会额 外 布置家庭 作业,热 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