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产妇的观察及护理学习内容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以高血糖、高血酮、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为主要生化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Ⅰ型糖尿病。诱因--常见诱因:1、感染--2、胰岛素治疗量不足或突然中断3、急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4、饮食不当、胃肠疾患--5、药物: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临床表现早期:疲乏、口渴、多尿多饮等在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表现。中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伴头痛、嗜睡、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呼气中出现烂苹果味。临床表现后期明显脱水,皮肤干燥、尿少、血压下降、休克、昏迷,以致死亡。酮症酸中毒的分度轻度指单纯酮症,并无酸中毒中度出现轻、中度酸中毒者重度指酮症酸中毒伴有昏迷者,或无昏迷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后者很容易进入昏迷状态。实验室检查尿:尿糖、尿酮体强阳性。血:血糖多为16.7~33.3mmol/L,血酮体多在4.8mmol/L。白细胞计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血pH<7.25。诊断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痛、酸中毒、失水、休克、昏迷的患者,尤其是呼吸有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者,不论有无糖尿病病史,均应考虑DKA的可能。--尽早诊断、及时处理是治疗的关键,治疗及处理原则一、补液、纠正失水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首要措施。按体重的10%估计输液总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快速补液不能有效升高血压时,应输入胶体溶液,并采取其它抗休克措施。治疗及处理原则二、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速效)胰岛素持续静滴治疗(0.1U/Kg)。--尿酮消失后,根据尿糖、血糖及进食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或改为每4-6小时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1次,然后恢复平时治疗。治疗及处理原则三、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轻、中度DCK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一般无需补碱,PH〈7.1严重酸中毒者予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注意监测血钾水平,结合心电图及尿量决定补钾时机、量和速度。治疗及处理原则四、去除诱因、防止并发症(1)防治感染。(2)注意脑水肿。(3)预防心力衰竭。(4)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半坐卧位、吸氧,保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雾化。昏迷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护理护理二、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及周围循环状况决定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先快后慢,无心衰者前2h内输1000~2000ml;第1个3~6h输1000~2000ml;第1个24h的输液总量4000~5000ml,严重失水者6000~8000ml;最好在监测CVP、血气分析下调整输液量和速度;定时检查血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清醒病人鼓励多饮水。问题一1、出现酮症酸中毒需要建立多少条静脉?2、建立静脉通道时的需注意那些问题?建立两至三条静脉通道,最好在同一侧肢体,另侧便于测血压及采集血标本,一条为快速输注生理盐水,另一条慢滴小剂量胰岛素。护理三、按医嘱准确足量使用胰岛素随时监测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时应30一60分钟一次,血糖稳定后每2小时检测一次血糖,无须再调胰岛素滴速,警惕低血糖发生。胰岛素在母体几乎不形成抗体,对胎儿相对安全。护理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协助做好血糖的测定和记录,积极处理诱发病和并发症。--护理五、专科护理:产前严密监测胎儿情况,严密观察产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1)安排单间,由家人陪伴。(2)专人守护,耐心讲解分娩知识,消除患者疑虑,取得配合。(3)饮食指导(4)严密观察产程,潜伏期30—60分钟听胎心1次,宫缩频繁时15—30分钟听胎心1次,有条件的采用胎监监护,产程中可根据情况应用乐蓓尔、仿生气囊、无痛分娩,减轻产妇疼痛感,缩短产程。(5)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行会阴侧切,指导产妇正确运用产力,缩短第二产程;(6)胎肩娩出后立即应用催产素,防止产后出血;(7)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均按高危早产儿处理,注意保暖、吸氧、提早喂糖水或喂奶。严密监测血糖,注意有无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同时观察有无高胆红素血症和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8)产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