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3-07-06 15:48 提问者采纳 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 一年生草本,高 0.5~2.5 米。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数紫红色小斑点,被绵毛,节稍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或近乎无柄;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被疏绒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托鞘膜质,筒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 2~6 厘米;花小,绿白色或粉红色,密生;花被 4~5 裂,有脉,无腺点;雄蕊通常 6 枚;子房卵圆形,花柱 2 歧。瘦果卵圆形,扁平,两侧面中部微凹,褐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初夏。果期秋季。 编辑本段价值 制件酒曲 酒药又称小曲、药曲、酒饼等,在不同地方,酒药的配方、制作方法等也不尽相同。在传统绍兴酒的酿造中,酒药是淋饭酒母的主要糖化发酵剂,它是由新早糙米粉、水及当年采收的新鲜干辣蓼草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经上臼、上框压平、切块、滚角、接种、入缸保温培养、出缸入匾、上蒸房、晒药入库等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由于酒药具有糖化发酵力强、用药量少、制作简单、易保存等优点。因此直至今天,在传统黄酒的酿造中,酒药仍是一种重要的 糖化发酵剂。 而选择辣蓼草作为传统绍兴酒药重要的配方成分之一,不仅因为它廉价且容易得到,更重要的是,它对稳定和提高酒药的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 酒药重要成分的辣蓼草,在所有的黄酒教材中均没有加以详细介绍,对于其在酒药中的作用介绍,也仅限于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生长素,以及对酒药起着疏松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测技术的提高及对辣蓼草有效成分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辣蓼草对酒药的作用不仅限于此,因此有必要对其有一个重新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根据《江苏植药志》记载,辣蓼草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又名绵毛酸模叶蓼。味辛,性温。一年生草本,高 0.5 米—2.5 米,多分枝,节部膨大,茎红色或青绿色。叶互生,披针形,长5 厘米—7 厘米,上面中肪两旁常有人字形黑纹,揉之辣味。花淡红色,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果小,熟时褐色,扁圆形或略呈三角形。花期初夏,果期秋季。辣蓼草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广泛分布,多生长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具有消肿止痛,治肿疡,痢疾腹痛等功效。 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辣蓼草的药作价值在许多古代医药著作中早有介绍。《本草纲目》中记载:“辣蓼,辛,温。”《别录》中记载:“蓼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