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05——2020•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人口263万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人口263万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一、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状况(1993—2005)•逐步建成滨海新区1990年初全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1993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三、五、八、十”战略目标。•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2005年新区GDP占全市的43.9%,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是全市人均值的三倍,12年间GDP增长率达20.3%。•拥有一批国家级外向型经济成长平台及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全国位居前位的人工深水大港天津港,国内综合效率最好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以及出口加工区、天津港保税区、享有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塘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二、对前一版总体规划的简单回顾与检讨(1999—2010)1、对滨海新区认识的逐步提升•学习上海开发浦东新区的战略举措•《天津滨海新区条例》的颁布将新区定位为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地域空间范围基本上是由海岸线向陆地纵深约10km的面积达2270km²的区域。•新区性质职能定位的发展从工业基地、物流中心和港口城市的城市性质表述提升到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直至定位在服务、辐射、带动区域经济振兴的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换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对“创新型、国际化和宜居生态型“的认识逐渐清晰。二、对前一版总体规划的简单回顾与检讨(1999—2010)2、上版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城市性质滨海新区是现代化的工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城市布局以塘沽地区为中心,向汉沽城区、大港城区和河海下游工业区辐射,形成“一心三点”的组合型城市布局结构。二、对前一版总体规划的简单回顾与检讨(1999—2010)3、总体规划修编的主因•国家更高层面的要求要求滨海新区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发挥对区域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促进东中西部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新区性质上版空间和时间的变化需要适时扩充规划范围整体调整,调整城市边界。扩展空间以寻求相适应的合理布局形态,且上版总规期限已到,需滚动编制新一轮规划。布局结构的变化新区内部各地区的一些新生规划对上版总规布局有相当大的突破,出现较大的建设空间扩展,以引起新区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上的重大变更。1.滨海新区发展优势分析•良好的区位环境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都市圈的交汇点,依托京津、背靠“三北”、面向东北亚,中国北方连接欧亚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桥头堡。三、新区发展特有的优势和主要问题三、新区发展特有的优势和主要问题•丰富的资源拥有盐碱荒地1214km²,渤海海域拥有石油资源98亿吨,天然气资源1937亿m²,是石油资源产业、基础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还有大量可开采地热、原盐,广袤的盐田、海滨湿地、沿海滩涂等,生态环境基础好。•较完善的交通条件海陆空兼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基本形成,建成了深水大港。•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已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开采及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值占新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3%,全国1000多家企业为新区的产业配套,大批国际资本进入新区。三、新区发展特有的优势和主要问题•突出对外开放优势•新区是全国一流的对外开放功能区,聚集了各类享有国家优惠政策的开发区,组成了对外开放的综合平台。•优越的技术和智力支撑•拥有大批国家级和市级机构、创业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已初具规模,拥有一批技术管理人才为现代企业提供智力保障。三、新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