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水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部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环境污染和破坏,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我国人均占有的淡水资源不丰富。而且因时空分布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持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同时,由于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减少了可利用的水资源,进一步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发展、破坏环境生态、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国性缺水状况和水环境污染势必更为严重中国是世界 13 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 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 118 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 115 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 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工业废水近年来经过治理虽有所减少,但城市生活污水有增无减,占水质污染的 51%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1999 年全国近 8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 400 亿立方米,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水域受到污染.水污染防治的手段1•法律和行政手段:由于经济和法制的滞后,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健全法制和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为主,经济处罚为辅。1996 年,全国人大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集中体现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由分散治理为主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由单一的浓度控制转向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由区域管理为主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国务院也规定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要做到达标排放,对新建企业实行三同时制度,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今后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