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外部为纤维环,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有缓和冲击的作用。腰椎间盘解剖腰椎间盘突出定义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病因学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外力的作用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诱发因素①突然的负重或闪腰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②腰部外伤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③姿势不当诱发髓核突出④腹压增高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⑤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致使髓核突出临床表现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脊柱侧弯畸形脊柱活动受限腰部压痛伴放射痛处理原则1、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骨盆牵引、药物治疗、理疗2、手术治疗:椎板切除术和髓核摘除术,最常用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3、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神经损伤:手术中在硬膜外或硬膜内都有可能损伤神经根。大血管损伤:最常见的是经后路手术时损伤腹后壁大的血管。粘连与瘢痕:手术部位的神经根与椎板切除后硬脊膜的暴露部分常发生粘连与瘢痕,会留有腰痛或神经根放射痛。脊柱不稳:部分病人术后腿痛消失而腰痛持续存在,拍腰椎功能性运动X线片时,有明显的脊柱异常活动。脏器损伤:血管损伤时可能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膀胱、输尿管或小肠等。一旦发现应立即剖腹探查,及时修补受损脏器,以免发生腹膜炎.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是初次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所以术前常有焦虑、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的痛苦及手术医生的水平,同时又怕手术后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这时,我们就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多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掌握其思想动态,尽量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患者不良心理及时疏导,同情关爱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相应的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利用成功手术的实例来安慰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清除患者的精神紧张、恐惧、失眠、心情抑郁等情绪。同时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预后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境迎接手术。术前护理指导腰背肌的锻炼及床上排便的训练术前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使患者掌握锻炼的方法,有利于术后腰背肌锻炼的顺利开展和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继续。练习床上排大小便,防止因术后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而发生尿潴留或便秘。应向患者讲明这些训练的必要性,使患者能主动按要求进行练习。术前护理体位的练习由于在行腰椎手术时不能随意活动,长时间会使患者感觉不适,甚至难以忍受,所以术前需要体位练习,帮助患者提高耐受能力。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头下垫一软枕,两臂上举,前屈置于头部两侧,腰部两侧垫软枕。术前三天开始练习,每日数次,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直到能坚持2~3h,这样可使患者耐受术中体位,肌肉放松,为手术定位提供有利的条件。术前护理皮肤准备术前一日备皮,注意不能损伤皮肤,保持手术区域皮肤无破损,再用肥皂水反复擦洗,彻底清洁手术部位。术后护理患者的搬动患者术毕回病房后,通常采用三人平抬法或滚板法将患者移到病床上。搬动时采用平轴滚动原则,保持颈、胸、腰椎在同一轴线上,手术部位处于直线状态,并保持引流管通畅不脱出生命体征的监测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的面色及麻醉平面,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术后护理体位良好的体位能保持各组相拮抗的肌群作用平行,避免过度伸张或屈曲,各关节、韧带也能相应的保持稳定,不过度牵拉。在行体位护理时,应遵循人体力学的原理使患者舒适,防止并发症,利于功能恢复。一般术后平卧6h,压迫手术切口,减少渗血,减轻麻醉反应,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翻身是患者保持舒适卧位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患者术后最早的活动。遵循平轴翻身原则,翻身时两手用力要均匀,肩、胸、腰、臀一致,避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