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爱与感恩同行——小学家校共育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家校共育是现代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 号)、《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大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大教〔2017〕135 号)、《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大委办发〔2017〕19 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力度,形成教育合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分析1、家长文化层次不均衡,本科大专学历的占比一半,另有 20%的家长仅为基础教育学历——初中以下,令人堪忧。令人惊喜的是家长中研究生学历的家长正在增加,一年级达到 9 人。在年级横向比较,三年级的家长文化层次最低,初中以下学历的占比 35%,研究生学历家长为 0。2、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有义务承担孩子的教育。父母同时负责孩子教育的占比不足一半,45%,母亲负责的占比 39%,学校有 15 个孩子由老辈负责教育,占比4.4%。这 15 个孩子在六个学年中都有占比,给老师提了醒,要多关心这些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程度较高,有 70%的家长期望孩子各门功课良好或优秀,有 30%家长觉得孩子尽力就好,无施加压力。由于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因此有 90%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会感到焦虑。这说明期望高低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仍然有 30 名家长采取放任和无所谓的态度,占比 9%。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呈上升态势,说明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业。4、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焦虑程度。我们通过数据发现,家长的焦虑程度与对孩2子的期望程度呈正相关,期望越高焦虑也也越高,有趣的是,对孩子学习期望程度不高的家长也呈现焦虑现象,说明家长是很在乎孩子的学习的,但是全校有 30为家长选择了与自己无关,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无所谓的态度。这部分家长很可能在平时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或对孩子学好学坏并不放在心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孩子放任自流。5、期望假期在文化类提高孩子素养的需求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占比越大,其次在艺术和益智类方面需求很高。6、在参加的家庭教育培训活动中,家长们感到收获最大的培训内容是教育孩子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