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月光 -钢琴独奏 ( 新人音版音乐教材17 册 5 单元月光音乐教学资料 ) [ 教学目标 ]( 一) 喜欢以音乐的方式写景, 感受体验中外音乐家借描写月光所抒发的感情。进一步产生探索音乐艺术与其他姐妹艺术如何表现朦胧美的愿望。( 二) 欣赏《月光》、《春江花月夜》、《月夜》,能够以其他艺术形式表现聆听后的感受体验,并根据个人的理解尝试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知道德彪西和刘天华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 三) 学习分析 “鱼咬尾 ”、“换头合尾 ”等中国民乐传统的创作手法的表情作用。小组或个人能够用“鱼咬尾 ”的形式,创作8-16小节旋律。[ 作品分析 ]1 .作者简介克洛德 ·德彪西 ( 1862~1918)法国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他7 岁学习钢琴, 10 岁入巴黎音乐院。 1885 年到罗马进修。 1887 年返回巴黎,以作曲、教私人学生、为出版商改编乐曲为业,生活贫困。 1901 年开始为报刊杂志撰写音乐论文,表达自己的美学见解。此后不时在国外从事演奏、指挥的音乐评论活动。德彪西早期的音乐作品主要有歌曲60 余首( 根据魏伦、波德莱尔、马拉美等人的诗谱成),钢琴曲不多,其中富于细致抒情性的《贝加摩组曲》可算是这一时期的佳作。这一组曲中的《月光》一曲尤为著名,此曲已具印象主义特征。由于德彪西与印象派、象征派诗人、画家的频繁接触,加上个人的探索,其音乐作品中的印象主义特点日益增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是他创作的多产时期,其作品风格发生了很大的演变。在十余年中他所创作的歌剧《佩利亚斯和格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和《夜曲》、钢琴曲《版画》和《意象》等一系列作品,标志着印象主义风格的成熟。总的特征是音乐较少激情,避免文学性叙事,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暗示多于热情直率的表达。技术手法上形成印象乐派特有的音乐语汇,即曲调多以片断零碎的短句作自由的、不对称的发展;常用带色彩效果的不协和音及和弦的平行进行,减弱和声功能,增加色彩;扩大调性范围,除大调式和小调式外,还用中世纪调式、五声音阶和全音音阶;节奏作不规则的细分,显得模糊朦胧。管弦乐音响细腻,配器精致,音量通常加以约束,呈现出闪烁透明的色彩。钢琴曲的踏瓣运用和触健方法都有细致的要求,力求音色的巧妙变化。他在自己的著作《克罗什先生——一个反对追求艺术趣味的人》中写道:“唯有音乐能够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