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及其应用我国的一些家具厂生产的家具与制品,造形美观, 制造工艺精良, 在当地使用并没有什么质量问题,但出口到国外,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产生开裂、变形,严重的引起索赔。还有些锯材经过窑干后,含水率完全符合要求,干燥质量很好,但做成木制品后,含水率却超标了。以上这些质量问题,都与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有关。只有真正理解并正确应用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才能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木制品。1 木材平衡含水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子木材由多种细胞组成。细胞又有细胞壁和细胞腔。在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受到木材组织的束缚力很小,甚至无束缚力, 这类水分称为自由水;而细胞壁中的水分受到的束缚力较大,因此称为吸着水。湿材置于干燥的环境中,木材的水分会向周围空气中蒸发。首先蒸发自由水,当细胞腔内液态的自由水蒸发殆尽,而细胞壁内的吸着水仍处于饱和状态时,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状态叫纤维饱和点。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每当周围空气状态(温度、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木材细胞壁中的吸着水含量也相应地变化。若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较低,细胞壁中的水蒸气分压比空气中的大,则水分由木材向空气中蒸发,使得吸着水含量减少,此现象叫解吸。解吸过程初期,木材的水分蒸发很强烈,即吸着水下降很快;随着时间的延续,解吸过程逐渐缓慢,最后达到动态平衡或稳定, 此时木材的含水率叫解吸稳定含水率。相反, 当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时,细胞壁中的水蒸气分压比空气中的小,则水蒸气从空气向细胞壁中渗透,即木材从空气中吸湿, 使得吸着水含量增大,此现象叫吸湿。 木材含水率在吸湿过程中达到的稳定值叫吸湿稳定含水率。 细薄木料在一定的空气状态下,最后达到的解吸稳定含水率或吸湿稳定含水率,叫平衡含水率。但是,干锯材在吸湿时达到的稳定含水率,总是低于同样气候条件下湿锯材在解吸时的稳定含水率,此现象叫吸湿滞后。在相对湿度范围为60%~90%时,多种锯材的吸湿滞后平均值约为2.5%。细薄木料及气干材的吸湿滞后很小,生产上可忽略。高温窑干材的吸湿滞后较大,可高达5%。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随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而异。在一定的空气压力下,空气温度升高, 则平衡含水率降低,但变化不大。在指定的温度下,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升高显著加大。当相对湿度升高到100%时,则平衡含水率达最大值,此时的平衡含水率也叫纤维饱和点。在生产上,可用干、湿球温度计来测空气的相对湿度...